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Flow》:一劑消融認知積習的溫柔良藥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杜 佳  2025年03月21日08:28

C:\Users\zjw-x270-lit\Desktop\1.jpg

電影《Flow》中文版海報

第97屆奧斯卡角逐中,《Flow》(中譯片名《貓貓的奇幻漂流》)擊敗一同提名的《荒野機器人》《頭腦特工隊2》《無敵掌門狗》等實力強勁的對手,奪得年度最佳動畫長片。雖然提名后呼聲很高,但對手同樣不容小覷,因此也增加了這場勝利的含金量。一時間《Flow》的主角“貓咪”成為了拉脫維亞人的驕傲,由導演金茲·茲巴洛迪斯設計的貓咪雕塑佇立在里加市自由紀念碑前,當地甚至為此專門發(fā)行了紀念郵票慶祝。

C:\Users\zjw-x270-lit\Desktop\2.jpg

佇立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自由紀念碑前的貓咪雕塑

流動的美學

這部貓咪視角的影片并非出身夢工廠、迪士尼、皮克斯等動畫大廠,卻在世界動畫長廊吹起了一陣清新的風。對比往昔以動物為主角的動畫電影所采取的擬人化策略,《Flow》幾乎是顛覆傳統(tǒng)美學的,它以富于流動性的思維解構著人類中心主義的傲慢,用同樣流動性的影像哲學重構了生命共同體的認知維度。奧斯卡將最佳動畫長片授予這部充滿流動美學的作品,或許也在某一方面標識著人類文明正站上認知革命的臨界點。

早在2012年,當時還是單打獨斗的金茲便發(fā)布了動畫短片《Aqua》(《水》),如今看來,無論出場角色、主線情節(jié),還是全篇無對話、輔以音樂等聲效烘托的風格,《Aqua》無疑已經具備《Flow》的雛形。只是彼時,恐怕尚無人預見,這個始于十幾年前的“線頭”竟能生發(fā)、纏繞、編織出一部令人驚喜的風格長篇。

C:\Users\zjw-x270-lit\Desktop\3.JPG

動畫短片《Aqua》中貓咪與鳥的對視

《Flow》全篇并未出現人類的身影,故事在一個疑似人類因某種原因集體失蹤后的末日情境中展開。隨著群鹿倉皇逃竄,洪水毫無預兆地襲來,貓咪不得不上演了與洪水賽跑的生死時速。當急速上漲的水流即將淹沒巨大的貓咪雕像——森林最后的制高點,一艘帆船神跡般駛來。千鈞一發(fā)之際,貓咪登上小船邂逅了第一位旅伴水豚,開啟了“末日漂流”模式。一路上,小船先后搭載了收集成癖的環(huán)尾狐猴、與貓咪有過一面之緣的金毛犬,以及氣質高冷而富有領導力的蛇鷲。

C:\Users\zjw-x270-lit\Desktop\4.JPG

《Flow》劇照

即便整部影片都基于“后人類社會”這一設定展開,《Flow》所呈現的質地仍然有別于絕大多數末日想象。盡管外部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屢屢面臨危在旦夕的險境,但貓咪和其他動物們依然過著它們習以為常的日子——貓咪會磨爪子,會被狐猴毛茸茸的尾巴吸引而翻滾玩耍,會因為好奇爬上桅桿,站在帆船的頂端眺望四周;而金毛犬也會快樂地搖著尾巴表達興奮,期待著玩接投球游戲;從鏡子到玻璃球,一切閃閃發(fā)光的人類遺存都是狐猴珍愛的心頭好……從始至終,《Flow》的“鏡頭”都非常貼近動物視角,幾乎貼著草叢、水面“拍攝”,完全讓觀眾進入到動物的視角當中,更切近地觀察和體驗動物們面對洪水襲來的末日時,如何從孤獨上路到信任伙伴,一起冒險合作,共同面對劇變后的世界。

盡管翻譯之后的片名顯得有些“低齡化”,《Flow》毋庸置疑是一部適合全年齡段人群觀看的影片?!癴low”在明處的所指顯然是水的流動,是漂流的動作,是漂流中發(fā)生的故事,與此同時,“flow”也關涉“心理的流動”。漂流中的天氣陰晴不定,幾只動物成員的命運也隨之起伏。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由各自為政,完全靠天性行事,到結成一個集體,隱約產生了彼此依靠的情愫。值得注意的是,救貓咪于危難的還有一個充滿神性的角色——鯨魚。盡管不在船上,仍然與貓咪的命運發(fā)生著千絲萬縷的牽絆。彼之蜜糖汝之砒霜,洪水來臨,當所有動物不得不離開陸地適應居無定所的漂泊,鯨魚卻能更自在地暢游。共享同一個星球,動物們命運的交匯和反差何嘗不映射著對人類的反思?假如洪水具有某種象征意義,那么面臨自然演進中的不可抗力,一切生命體前所未有地被放置到同一個天平上,等待審判和救贖。只不過這一次,導演金茲決絕地放棄了擬人化的表達和說教口吻,讓作品傳達的意蘊在動物們的行動中自然流淌。

C:\Users\zjw-x270-lit\Desktop\5.JPG

電影《機器人之夢》中文版海報

對比2024年動畫領域的另一部大熱之作《機器人之夢》,《Flow》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特別之處更加凸顯。同樣是無對白影片,《機器人之夢》顯然是更人類中心主義的。我們可以看到,機器人和小狗都按照人類的生活方式過活,他們窩在沙發(fā)里看電視,去海邊浴場曬太陽游泳,在街頭熱舞。而反觀《Flow》,動物們的行為則如金茲所說,彰顯著自然主義的核心。

沒有對話,《Flow》的一切都必須通過運動來交流,影片的視覺流幾乎是源源不斷的,同時由于風格定位不是寫實主義的,因此,“動作的流暢與完美”并非這部作品的首要追求,觀眾很可能發(fā)現,影片并未將動物的皮毛渲染到真假莫辨的程度,盡管這完全可以通過技術實現,實在因為這本就不是《Flow》聚焦的重點;動作之外,聲音也是影片完整性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主創(chuàng)們到自然中采集真實的聲音素材融入創(chuàng)作,也就是說,影片使用了真實的動物錄音,而非采用配音表演。唯一的例外是水豚,為了更加貼近影片中水豚深沉可靠的個性,《Flow》以小駱駝的錄音代替了自然界中水豚高音調的聲音,使之聽起來更沉穩(wěn)安靜。

無對白的“對白”

動作與聲音,共同建構了《Flow》潛在的“對白”。導演金茲接受采訪時談到,他并不想傳遞一種刻板的道德信息,比如“合作是好事,而獨立是壞事”,相反《Flow》恰恰展現了兩極的優(yōu)缺點。在影片中,動物們無論發(fā)揮自身的特點行事,比如貓的謹慎、狗的熱情、鳥的飛行、水豚的情緒穩(wěn)定……還是融入接納了它們各自優(yōu)缺點的群體,都是生命的自然形態(tài),是生存的本來面目。在這個意義上,《Flow》顯然不是充當“先知”或“仲裁者”的作品,而更傾向于讓各種理解和體悟自在流淌的“鏡照”式的作品。

C:\Users\zjw-x270-lit\Desktop\6.JPG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英文版海報

“鏡像寓言”在鏡頭語言中的運用十分經典。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理查德·帕克這個虛構的對話者,實則是派在絕對孤獨中的人格鏡像投射。當老虎的琥珀色瞳孔中倒映出少年的面容,真實也好,虛構也好,一種為了生存被迫形成的共生關系成為漂流的救命繩索。而在《Flow》中,故事的開端,貓咪獨自望向水中倒影,故事尾聲,它的身邊多了水豚、金毛犬、狐猴,歷險中結成的友誼令動物們彼此依偎,一起望向水中的倒影,這一發(fā)生在漂流前后的鏡像對比已經具有非常強烈的預言性,當末日來臨,生存下去的法寶或許恰恰是戰(zhàn)勝本能和天性——貓咪戰(zhàn)勝對水的恐懼下海捕魚,同時拋棄了獨來獨往的生存信條;狐猴戰(zhàn)勝閃閃發(fā)光之物的誘惑,選擇和貓咪繼續(xù)同行;金毛犬則放棄追逐兔子的念頭,選擇留下來搭救水豚——轉折關頭,是一次又一次摒棄刻在基因里的執(zhí)念,讓生命得以延續(xù)。在《Flow》營建的哲學世界,新生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舍棄某一方面的固見,從而實現命運的改寫。

C:\Users\zjw-x270-lit\Desktop\7.JPG

《Flow》劇照。故事的開端,貓咪獨自望向水中倒影,故事尾聲,它的身邊多了水豚、金毛犬、狐猴。

C:\Users\zjw-x270-lit\Desktop\8.JPG

《Flow》劇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結尾,李安拋給觀眾一個殘酷的選擇題:你愿意相信童話還是真相?同樣面臨生存抉擇,《Flow》中動物們的選擇從來不需要觀眾投票,它們在不同層面上放棄將自我需要作為第一考量,戰(zhàn)勝本能而贏得一線生機。由此,自視甚高的人類與傳統(tǒng)認知中低階的生命體在生存困境中形成了奇妙的互文。在自然主義的棱鏡折射下,生命孰輕孰重?《Flow》從一個側面揭開了李安寓言中精心修飾的冰山一角,將萬物置于等量齊觀的對話中。被重新確認的不僅僅是生存的坐標,還有生命充滿哲學意味的復調?!斑@個故事現在屬于你了”,派在采訪尾聲說道。

C:\Users\zjw-x270-lit\Desktop\9.JPG

《Flow》劇照

《Flow》的終極場景中,鏡頭“沉入”洪水,擱淺的鯨魚再度行動自如。這短暫閃現的一幕在觀眾舌尖留下苦澀的哲學余味,令人們一時不忍離去,仍保持著某種虔誠的靜默。洪水是否再度來臨?貓咪和它的動物伙伴能否再一次幸存?從這一刻起,故事已經屬于觀看過它的人們。不試圖灌輸某種觀念,也可能讓一部分習慣了精細化制作,接受強表達的觀眾感到不適應,事實上,比起表達的欲望,《Flow》創(chuàng)造的具有流動性的認知體驗顯得多么珍貴,它猶如一劑溫柔的良藥,消融著人類積習的認知剛性。

C:\Users\zjw-x270-lit\Desktop\10.JPG

《Flow》的最后一幕

由此我們是否可以猜想《Flow》獲獎的意義,或許不在于它講述了多么完美的故事,以及用多么完美的腔調講述了故事,而在于它證明了:當我們放棄固化的認知框架,世界本真的樣貌就會如水流般自然涌現。在這個變化重重的時代,提醒著我們,所有生命本就是同源共流的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