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作者周瑄璞接受廣州日報專訪“我相信自己的表達和判斷,能夠擔得起這樣一部長篇”
長篇小說《多灣》從2015年12月面世以來,在文壇引起不小的震動。近日,中國作家協(xié)會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與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在北京聯(lián)合舉辦 《多灣》研討會。會議由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李敬澤致辭。陜西省委宣傳部部長陳彥、陜西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黃道峻、《人民文學》主編施戰(zhàn)軍、中國作協(xié)小說委員會副主 任白燁等二十多位專家出席研討會。與會專家從各自的角度對《多灣》的文學價值進行研討,給予《多灣》高度評價。作者周瑄璞接受了本報專訪。
文壇各實力派作家力挺周瑄璞
周瑄璞的這部作品上市四個月來,頻繁出現(xiàn)在各大圖書銷售榜單、媒體文學排行榜和文壇活動中!抖酁场吩雵愤b文學獎,在多家主流媒體的年度文 化盤點中被列入年度推薦好書。作為一本去年年底才出版的新書,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能在各種年度的評選中占據(jù)一席之地,幾乎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多灣》的實力 和爆發(fā)力可見一斑,可以說是2015年文壇闖出的一匹叫好又叫座的純文學黑馬。《多灣》在《作家》雜志發(fā)表的時候,就引起很大的轟動,不但有名家如陳忠實 撰寫評論文章,包括賈平凹、邱華棟、徐則臣在內(nèi)的一批知名作家,或撰寫評論表示贊賞,或親臨各種新書發(fā)布會現(xiàn)場助陣。
小說創(chuàng)作結(jié)構(gòu)仍是討論重點
研討會上,各方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全面客觀地闡述自己對《多灣》這本書的閱讀體會。李敬澤首先肯定了這部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價值:“我們談?wù)摤F(xiàn)實主 義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wù)撌裁,我覺得《多灣》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例證!睙o論從題材還是作品的深厚程度來說,《多灣》都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白鹿原》,從這個 角度,雷達如此評價周瑄璞:“我感覺她(周瑄璞)敢這么寫,我還是非常震撼的!
除了一致的褒獎,有些專家的批評也很犀利,比如中國社科院文研所研究員李建軍就認為小說有些地方的人物對話可以再簡省一點。小說的創(chuàng)作結(jié)構(gòu)是大 家不可能繞過的問題,這也是《多灣》面世以來,不斷爭論的話題,有人認為不如分成上下部出版,而有人則認為這正是作者周瑄璞寫作的高明之處。對話周瑄璞: “她在當代長篇小說里當屬上乘之作”
廣州日報:如何想到要寫《多灣》這么厚重的作品?而且修改了那么多次,每次修改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您的狀態(tài)怎樣?
周瑄璞:這個作品從構(gòu)思、寫作到出版,歷經(jīng)十幾年。我只是強烈的愿望想寫,也并沒有想她是否厚重,是否符合什么主義和流派。
修改那么多遍是因為出版不順利,我又不想隨便或者輕易出版。我心態(tài)坦然,相信我寫的是人性中永恒的東西,她將永不過時。我對自己的這部小說有一 個基本評估與判斷,她在當代長篇小說里當屬上乘之作,總會有出版的一天。那么,早出晚出,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這些年也寫了很多中短篇小說,在這個過程中,對 文字有了新的認識,有更高的要求,一遍遍刪改這個長篇,不斷審視她,反思自己,直至修改十多遍,刪去十萬字。再拿出來,出版就水到渠成了。
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心力體力情感的檢驗,就像機器全速運轉(zhuǎn)了一次。2008年,是我生命中最“輝煌”最投入的一年,平均每天寫四五千 字,那些故事在身后推擁著,停不下來。最多的一天,寫到一萬字,傍晚時候,幾近暈眩、嘔吐,電腦屏幕上的稿紙變成了平行四邊形。強迫自己停下來,各種情節(jié) 暫時熄火。有時候?qū)懙缴钜,掏空了自己,放在床上,睡死過去,再睜眼看到新一天的陽光,啊好幸福。
廣州日報:您塑造的主人公季瓷有原型嗎?您認為她代表了一代中國女性的形象嗎?
周瑄璞:季瓷的原型就是我的奶奶,最簡單的愿望是要為奶奶立傳,讓一個平凡的人,成為一個藝術(shù)形象,在文學長廊有一席之地,讓更多的人知道,蕓 蕓眾生之中有一個人,她這樣活過。很多人從季瓷身上看到自己的奶奶或者姥姥,那么證明她代表了中國女性形象,她身上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精神。
廣州日報:和小說內(nèi)容相得益彰的是,您的敘述也非常的從容舒緩,這么沉著的敘事和您的心態(tài)有關(guān)系嗎?
周瑄璞:面對如此大的體量,七十多年跨度,近百個人物,紛繁復(fù)雜的故事,作家必須有耐心。這世上沒有捷徑可走,沒有秘訣可循,我也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只是愿意花費時間,下笨功夫,幾年專注地做一件事情。
從容沉著來源于自信,我相信自己的表達和判斷,相信自己的藝術(shù)儲備,思考能力,價值取向,能夠擔得起這樣一部長篇。所以有良好的心態(tài)。
廣州日報:季瓷是主人公,也是整個作品的靈魂,好像她一去世,后面的篇章就顯得單薄了,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
周瑄璞:我并不認為后面單薄,相反我對后半部更加看好,因為她在沒有那么多精彩故事的情況下,更能考驗一個作家。比如說前面,跟著故事寫、貼著人物寫就行了,而后面,要調(diào)動更大的藝術(shù)能量,思辨,心理,哲理等等。
當時也有老師告誡,季瓷死了之后,沒有看頭了,不如后面砍去。我是堅決不同意的。我所要寫,不是一個圓滿的,有始有終的故事,而是一種在路上的 感覺,這個家族的人,一直在路上,就像我們?nèi)祟,永遠不可能完全解決自身的問題,但我們一直在這條路上探索,和外部世界摩擦,和內(nèi)心自我戰(zhàn)斗,這種力量像 河流一樣奔涌向前,像大地一樣生生不息。 小說原稿前十四章是上部,后十二章為下部,上部寫鄉(xiāng)村,講物質(zhì)和溫飽;下部寫城市,講精神和欲望。下部第一章西芳進城,這個家族的主戰(zhàn)場進入城市。季瓷老 去,而西芳來了月經(jīng),標志著女性的萌發(fā)與成長,一個新的季瓷誕生,可是,她不可能像季瓷那樣活著了。編輯在處理稿件的時候,去掉了上下部的區(qū)分,一貫到 底,這一點我不滿意,期待有再版機會,能改回來。
周瑄璞:著有長篇小說《人丁》《夏日殘夢》《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疑似愛情》《多灣》,中篇小說集《曼琴的四月》《驪歌》。多篇小說被轉(zhuǎn)載和收入各類年度選本,曾進入年度小說排行榜!抖酁场啡雵愤b文學獎。
《多灣》簡介:從構(gòu)思到定稿,歷經(jīng)近十年,精心打磨。小說描述一個家族四代人的命運,時間跨度70余年,從民國三十年代寫到新世紀來臨,一個家 族四代人的奮斗故事,命運起伏,由農(nóng)村人變?yōu)槌鞘腥说慕?jīng)歷。根系女性季瓷雙手托起家族的繁衍,她的后代走向城市后的成長、迷悟、痛苦、裂變的經(jīng)歷,描述了 二十世紀中國人是怎樣生活的,講述普通人的奮斗、求索與精神歷程,是一部平民奮斗史,女性成長史。(文圖:廣州日報記者 孫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