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諾獎作家帕慕克:關注小人物的無助與堅守

http://www.marylandtruckinsurance.com 2016年01月20日09:18 來源:長江商報

  本報訊(記者 盧歡)“讓一千萬人聚集在伊斯坦布爾的東西是生計、利益和賬單,但只有一樣東西支撐著這茫茫人海中的人們,那就是愛。”暌違六年,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的新作《我腦袋里的怪東西》近日面世,書籍腰封上這句話打動了許多讀者的心。

  帕慕克以往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紅》《純真博物館》等)中,主角大多是中產階層,這恐怕跟他本人從小出身大家族、生活環(huán)境優(yōu)渥有關。這次,《我腦袋里的怪東西》可謂對作者主題和人物設定的一大挑戰(zhàn)。帕慕克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社會政治激蕩這一大背景下小人物們的日常。主人公麥夫魯特,一個窮困、天真、正派,有時幼稚,但懂得真愛的缽扎小販,是一個遠離作者本人生活方式的底層人士。為了這次寫作,帕慕克采訪了許多人,有賣缽扎的、賣貽貝、賣烤肉丸的,還有在街頭的流浪漢!拔野阉羞@些材料,根據麥夫魯特腦袋里的怪異感覺來重新組織!

  書中的“重要道具”——缽扎,不僅貫穿了主人公的一生,更是土耳其地區(qū)的一種傳統(tǒng)飲料。這類叫賣缽扎的小販在伊斯坦布爾已幾乎絕跡,而麥夫魯特是上個世紀60年代最后一代沿街叫賣的人。他的那句“缽扎,最好的缽扎”叫賣聲幾乎是帕慕克在《伊斯坦布爾》里曾讓讀者充分體驗的“呼愁”之延續(xù),讓食客無法忘懷。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