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中新網(wǎng)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馬海燕)“今天越來越多的讀者干脆放棄了對意義的尋找,沉湎于令人愉悅的空間性的事物中;越來越多的作家干脆放棄了文學最古老的職責,為消費時代提供廉價讀物!敝骷腋穹墙袢罩毖。
清華大學10日晚啟動“人文清華講壇”。身為該校人文學院教授的格非成為首位演講人。格非說,空間性事物雖然令我們著迷,但本身并不產(chǎn)生意義,意義只能由時間性維度來提供。沒有對時間意義的沉思,空間性的事物充其量不過是一堆絢麗的荒蕪,他呼吁人們重返時間的河流,重建時空的平衡。
在這篇題為《重返時間的河流》的演講中,格非對時空關系失衡有著痛切感受。他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代生活中,當代人的時間被空間切割成碎片,生活陷入被動,生活的意義消解殆盡;在文學敘事中,時空觀同樣發(fā)生了畸變,導致永恒消失、目的與意義匱乏。
在格非看來,造成時空觀巨變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社會本身的變化!叭绻麖耐铀纪滓蛩够土蟹颉ね袪査固┑牧龀霭l(fā),社會層面的現(xiàn)代性變革,也可以簡單被描述為上帝讓位給了自然科學?茖W可以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可以飛速地拓展我們生存和認知的空間,但它并不能獨立賦予我們的生活以全部的意義。”
格非說,今天有句口號叫“娛樂至死”,如果能忘記時間固然很好,但我們只是假裝忘記了時間。當今年輕一代出現(xiàn)了很好的作家,但沒有文學出現(xiàn)蓬勃發(fā)展的情況,與“80后”、“90后”們的人格成熟時間較晚有關。
格非是當代中國文壇“先鋒作家”的代表,曾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老舍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他認為“總體性的文學乃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和模仿”。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開辦“人文清華”講壇,是該校開辟新清華人文格局的重要舉措,將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基礎上,著重呈現(xiàn)清華的新人文成果,遍邀當代人文大家,在新清華學堂定期開講,構建一個人文思想持續(xù)發(fā)聲的公共空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