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臨夏的夏,是大夏河的夏;大夏河的夏,來自大禹國號“夏”。
臨夏大地上,古文明遺址星羅棋布,珍稀文物遍地開花。世界著名史前文化遺存“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齊家文化”,都因發(fā)現(xiàn)地而得名。馬家窯文化彩陶,是人類遠古先民的杰出創(chuàng)造,是世界彩陶藝術(shù)發(fā)展的頂峰,造型和圖案精美絕倫的雙耳四鋬彩陶甕,被郭沫若命名為“彩陶王”,珍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臨夏古稱河州,是史冊上唯一以黃河命名的州。
歷史上,河州是兵家必爭之要塞,是唐蕃古道之重鎮(zhèn),是茶馬互市之中心,有“河湟重鎮(zhèn)”之稱謂,有西部“旱碼頭”之美譽。商業(yè)發(fā)達的河州,是回商文化的代表地區(qū),費孝通先生曾贊曰“東有溫州,西有河州”。河州,居“隴上八州”之首。
發(fā)端于北宋年間的河州磚雕,也是臨夏的歷史符號和標本,可謂中國磚雕藝術(shù)最高成就,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存完整的馬步青私邸東公館內(nèi),蔚為大觀的河州磚雕,精美到讓我嘆為觀止;磚雕上“一塵不染”“清白是!钡淖謽,讓我的心靈立刻端莊。
河州磚雕上,處處可見牡丹;從臨夏發(fā)掘出的千年金墓中,便有造型生動的牡丹圖案。“牡丹隨處有,絕勝是河州”(清·吳鎮(zhèn))。臨夏是牡丹的故鄉(xiāng),河州紫斑牡丹是洛陽牡丹的原種。臨夏人民精神燦爛,連白開水都稱為牡丹花水。
比牡丹開得更加絢爛的花兒,是“花兒”——起源于河州的民歌;▋旱那{(diào)大多是歡快的,然而在這歡快的深處,卻隱藏著一種排遣不掉的憂傷;憂傷,則使花兒呈現(xiàn)出高貴;▋罕蛔u為西北之魂,廣為流傳,是世界級非物質(zhì)遺產(chǎn)。臨夏是中國花兒之鄉(xiāng),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民歌考察采尋地”。
臨夏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并存,民族風情獨特濃郁;臨夏文化多元多彩,悠久深厚的古羌族文化,源遠流長的伊斯蘭文化,博大精深的儒、釋、道文化,淵源共生和諧共融。
早在西漢時期,足跡遍布世界的穆斯林,將中國四大發(fā)明、印度阿拉伯數(shù)字、西方哲學(xué)傳遍世界的穆斯林,遵照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圣訓(xùn)“求知對穆斯林男女都是天命”“學(xué)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伴隨著絲綢之路上叮當悅耳的駝鈴聲,來到河州,“久留不歸”,繁衍生息。崇尚寬厚、包容、和平、誠信的伊斯蘭教,在河州生根開花,世代相傳。
漫步臨夏的大街小巷,清真寺鱗次櫛比、風格各異、瑰麗多姿。臨夏,成為民族建筑藝術(shù)博覽園。斑斕清潔之地臨夏,被譽為“小麥加”,成為中國西北伊斯蘭教圣地。
穆斯林服飾莊重、簡樸、素雅。穆斯林男女老少,無論在靜坐,在行走,抑或在貿(mào)易,個個面容仁慈友善,眼神純正清和;他們勤勞正直,熱愛生活,從容面對生死——不是虛無,而是超脫。信仰和戒律,使穆斯林“清潔的精神”處處體現(xiàn),這是靈魂中的高貴,是骨子里的血性,是伊斯蘭教的文化基因。
在臨夏,我自然會想起她,那個十年前在五臺山偶遇的女子,那個沉靜、清雅、美好的臨夏女子,那個讓我終生難忘的東鄉(xiāng)族女子,她給我留下了地址:“甘肅臨夏東鄉(xiāng)族自治縣……”臨夏,東鄉(xiāng),自此入駐我的心田。
我當然要去尋訪她!磅跸s故里”康樂,“西羌之地”永靖,“古太子寺”廣河,“遠古伊甸”和政……這些臨夏的佳境勝地,這些流光溢彩的名勝古跡,這次就統(tǒng)統(tǒng)忍痛割愛吧。
極度的干旱,無邊的溝壑,廣袤的荒涼,是東鄉(xiāng)典型的地貌特征,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此地不適合人類居住,然而,民族精神在這兒蓬勃生長!而今,東鄉(xiāng)人民排除萬難繞山引水,奇跡般造出一片片綠洲,讓我高山仰止,讓我蕩氣回腸。
東鄉(xiāng)的元代韓則嶺拱北中,保存著全世界僅存三本最古老的手抄本《古蘭經(jīng)》之一,我有幸朝覲,內(nèi)心感到無比榮光。
中國大陸地理中心東鄉(xiāng),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讓我充滿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