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張抗抗:維權路上艱難抗爭

http://www.marylandtruckinsurance.com 2015年09月28日12:12 來源:光明日報 韓業(yè)庭

  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務院參事……雖然身兼種種耀眼的頭銜,作家張抗抗卻說自己是一個被逼上梁山 的維權者。9月16日至17日,中國作協(xié)作家維權工作經驗交流會在京舉行,作為作家圈里的“資深維權者”,張抗抗跟與會的作家同行,進行了長達一個多小時 的維權經驗交流。張抗抗20年的維權經歷,是中國著作權和版權保護工作發(fā)展進程的一個縮影,而她維權中的種種困惑,也是著作權和版權保護所遇困難的一個注 腳。

  1975年,張抗抗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分界線》在上海出版,當時發(fā)行了60萬冊,單價8毛6分錢。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標準,張抗抗至少能拿到幾萬元的版稅,可當時一分錢都沒有。

  “當時沒有版稅的概念,也沒有《著作權法》,連作家本人也缺乏權利意識,所以也就沒有侵權和維權的問題。”張抗抗說。

  到 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張抗抗發(fā)現(xiàn)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她的作品經常被出版發(fā)行,剛開始是單篇作品,后來發(fā)展到整部作品。1996年張抗抗的長篇小說 《情愛畫廊》剛出版,各種盜版的《情愛畫廊》便肆虐而來,“數(shù)量幾乎和正版的一樣多”。在多個簽名售書活動現(xiàn)場,張抗抗竟然發(fā)現(xiàn),很多讀者拿著各種盜版書 來找她簽名,這讓她哭笑不得。憤怒、無奈……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涌上了心頭。張抗抗向來十分尊重讀者,可那次她卻拒絕在盜版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叭绻 當時簽了名,不就等于自己認可盜版行為了嗎?”那次事件,讓張抗抗下定決心,一定要行動起來,堅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彼 時,很多人對作家維護著作權的行為很是不解,認為作家是進行精神生產的,怎能那么在乎錢?這一方面由于很多人法制意識淡漠,覺得印些書賣并不犯法,趙忠祥 的書被大量盜版時,他曾到河北農村地下印刷廠進行維權,結果被當?shù)剞r民拿著鋤頭圍攻,最后不得不從村里撤出來;另一方面,不少作家當時并無強烈的著作權意 識,有的人甚至覺得自己的作品能夠“被盜版”是件光榮的事情,說明作品深受讀者歡迎。

  正因如此,張抗抗最初的維權之 路走得十分艱難,那些侵權的單位,有的壓根兒不認賬,有的承認侵權卻不愿意賠償,還有的根本就不搭理她,“侵權的理直氣壯,被侵權的卻成了弱勢群體”。有 一次,在中國作協(xié)作家權益保障委員會的幫助下,張抗抗、畢淑敏、莫言聯(lián)合向某出版機構維權,經過一番艱苦努力,那家單位最終承認侵權并愿意賠償,可三人的 賠償金額加起來才幾百元。盡管賠償很少,但當從電話中得知這一消息時,張抗抗還是十分激動,畢竟那是“正義的勝利”。三人為表示感謝,用那家出版社賠償?shù)?幾百元錢請中國作協(xié)作家權益保障委員會的兩名工作人員吃了頓飯,本來說好三人AA制,最后還是莫言搶著買了單。

  經過 張抗抗和她的作家同行們十幾年的努力,現(xiàn)在出版社侵權的行為越來越少了,一些出版機構哪怕是要收錄一篇文章,也會主動找作者要求簽訂授權書。有一次,張抗 抗接到一個學者頗費波折打來的電話,他只是要在文章中引用張抗抗書中的一小段話,希望征得她的同意。在張抗抗看來,這說明人們的法制意識和版權意識有了明 顯提高,也說明自己這么多年的維權行為是有效果的。

  剛開始,張抗抗維權主要是為了自己的權益,可20年的維權實踐, 讓她漸漸意識到,維權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跟繁榮民族文化事業(yè)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對著作權的維護,她也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出擊。從2003年擔任政協(xié)委員開 始,張抗抗幾乎每年都會提交跟著作權和版權有關的提案。2009年,張抗抗被聘為國務院參事,第二年她便就修改《著作權法》給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寫了 一份參事建議。讓她沒有想到的是,3月2日提交的參事建議,3月4日溫總理就批示了,責成國務院法制辦進行研究。也就是在那一年,《著作權法》進行了第二 次修訂。雖然很多人為張抗抗的參事建議點贊,可在她看來,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最后卻得通過給總理寫信這種特殊的途徑去推動解決,那就不正常了。她多么 希望,維護著作權能夠成為所有人的自覺行為。

  過去的20年中,在維權路上東奔西跑的張抗抗,最惦記的還是自己的寫 作。她多想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一意搞創(chuàng)作,可不自覺地“被維權這件事情給套住了”,為此犧牲了很多時間,少寫了很多作品。不過,她并不后悔。在她看來, 維護著作權已經不僅僅關乎作家的個人利益,更關乎民族未來的文藝繁榮。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