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柳鳴九:做推石上山的西西弗

http://www.marylandtruckinsurance.com 2015年09月08日08:14 來源:光明日報 杜羽
柳鳴九 資料照片

    9月5日上午,《柳鳴九文集》首發(fā)座談會進行到最后階段,作者柳鳴九發(fā)言了。這位81歲的老人,文藝理論家、翻譯 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薩特研究第一人”,一生中有過太多開會的經驗,甚至是多次全國學術討論的發(fā)起者與中心人物。然而,此時的他,眼睛 盯著手中的講稿,遲遲沒吭聲。坐在他身邊的海天出版社副總編輯于志斌,湊上前看了看講稿,并沒有發(fā)現什么問題。

    過了半晌,柳鳴九開口了,聲音有些哽咽。

    “我 這個人最經受不住的就是別人對我好,凡遇此情形,我就有向對方‘掏心窩’的沖動!背霭嫔缰鲃友s的《柳鳴九文集》擺在眼前,汝信、許淵沖、陳眾議、錢中 文等眾多知音的話音剛落,雖然盡力控制著,但柳鳴九的情緒依然激動,“我知道感恩,因為‘恩’在我的生涯中很寶貴,之所以很寶貴,是因為它來之不易,它主 要來自我的兩個上帝,一是器重我的出版社,一是厚愛我的讀者。出版社使我的陋室個體勞作得以轉化為一種社會現實,讀者則是我即使在倒霉的時候,也可以指望 的精神支撐點!

    “我知道,個體人是脆弱的,個體人是速朽的,個體人的很多努力往往都是徒勞的,如西西弗推石上山。 但愿我所推動的石塊,若干年過去,經過時光磨損,最后還能留下一顆小石粒,甚至只留下一顆小沙粒,若果能如此,也是最大的幸事!绷Q九說,這是歷史文化 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是學者面臨的必然天命。但在學者們看來,這部15卷、600萬字的《柳鳴九文集》留給人們的,遠不只一顆小沙粒。

    漓 江出版社原總編輯劉碩良記得,1978年秋在廣州舉行的一次外國文學會議上,柳鳴九的長篇報告《現代西方文學評價的幾個問題》,帶頭突破蘇聯文藝理論的禁 錮,對蓬勃發(fā)展的西方現當代文學做了科學的、具體的分析,得到朱光潛、馮至、楊周翰、伍蠡甫、王佐良、草嬰、辛未艾等專家學者的肯定,震動學界。

    翻 譯家羅新璋記得,在薩特與“蛤蟆鏡”“喇叭褲”并稱三大“精神污染”的20世紀80年代初,柳鳴九求真、求實,坦然無愧。在專著《理史集》卷首,一張“攝 于一九八二年夏”的照片,柳鳴九坐在藤椅上,讀的正是《薩特研究》。柳鳴九寫給羅新璋一句贈言:“正當‘清除精神污染’高潮,薩特首當其沖,《薩特研究》 有幸被點批,敝人且靜視其變!

    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王文融記得,無論是主持《法國二十世紀文學叢書》《外國文學名家精選書系》《雨果文集》《世界短篇小說精品文庫》這些具有文化積累意義的大型項目,還是為中學生編書,柳鳴九都不遺余力,付出大量心血,顯示了一位文化學者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中 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陳眾議則想起了30年前,柳鳴九瀟灑地戴上墨鏡、騎上自行車在長安街上捷馳的背影,“一晃幾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F如今 網絡洶涌,任何新聞舊事都有無數變體,庶幾一步回到了口傳時代。于是,絕對的相對性取代了相對的絕對性。但柳先生不會變,他還是那么執(zhí)著,那么珍惜字紙, 像守土有責的衛(wèi)兵那樣錙銖必較、寸步不讓!”

    面對贊譽,柳鳴九這樣回應:“我身高一米六差一公分,智商水平為中等偏 下,既無書香門第的家底,又無海外深造的資歷,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在人才濟濟的中華學林,都是一個矮個子,幸好有北大燕園給我的學養(yǎng)為本,憑著笨鳥先 飛、笨鳥多飛的勁頭,總算作出了一點事情,含金量不高,且不免有歷史時代烙印。歸根結底說來,我只是淺水灘上一根很普通的蘆葦,一根還算是巴斯喀所說的那 種‘會思想的蘆葦’!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