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8月18日電 (記者 曹玲娟) 家住上海浦東塘橋社區(qū)的李淑香,退休前是企業(yè)的宣傳干事。一年前,她進了紅色詩歌誦讀班,然后參加“頌歌獻給黨”的朗誦比賽,最后闖進決賽,被選拔進了“春風一步過江朗誦團”。當初,一拿到誦讀班配備的詩歌教材,一頁頁翻著,李淑香一口氣看到了半夜12點。這本桂興華編著的教材,包括了郭小川、賀敬之、公劉、流沙河、舒婷、食指、梁小斌等詩人的作品賞析及對新中國散文詩發(fā)展歷程的回顧與展望。
“我越來越感受到桂老師內在的激情。我是鼓足勇氣參加決賽的,因為桂老師是總評委! 朋友們都很羨慕李淑香,壓力也大。李淑香時常讓女兒用手機拍攝自己朗誦詩篇的畫面,看回放找不足。如今,她已成為誦讀班的骨干之一,她說:“誦讀班令人振奮,讓我有了精氣神!
“紅色經典誦讀班”,是詩人桂興華一年前負責在塘橋開辦的。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8月12日至9月1日,上海桂興華詩歌藝術中心將在滬連續(xù)推出4場朗誦會,由普通百姓組成的“紅色詩歌誦讀班”便是朗誦會的主角。他們朗誦了毛主席的詞《沁園春·雪》、田間的《給戰(zhàn)斗者》、艾青的《雪落在中國的大地上》、《黎明的通知》、舒婷的《祖國啊親愛的祖國》等名篇和桂興華反映抗日戰(zhàn)爭的新作。
齊悅是上海東方小學學生處主任,也是一名國家二級禮儀主持人。“我愛好朗誦,但也是一名紅色詩歌朗誦的新兵。我第一次讀桂老師的作品時就感慨,這是一位有情懷的詩人。我很好奇:這些句子,他是怎么寫出來的?”
紅色詩人桂興華,一直忙碌著讓更多的詩歌誦讀到更多百姓的心中。
2011年7月22日,桂興華詩歌工作室與《紅色詩人實物展》一起落戶上海塘橋社區(qū)文化中心。2012年6月18日,這一浦東新區(qū)首家以個人名義注冊的民非工作室正式成立。2014年,其組建的“春風一步過江朗誦團”有6名團員入選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百強演說家”,系列活動入選“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項目”。2015年3月,工作室被批準改名為:浦東新區(qū)桂興華詩歌藝術中心,其負責的“紅色經典誦讀班”被列為浦東新區(qū)社區(qū)教育特色項目。
塘橋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主任羅建川一直慶幸自己邀請桂興華來塘橋設立詩歌工作室。“詩歌讓整個塘橋的文化活力迸發(fā)了出來!彼f,桂興華指導“紅色詩歌誦讀班”十分專注,“是黨建文化和群眾文化融合發(fā)展的成果,社區(qū)里一大批喜愛詩歌朗誦的居民一下子涌現(xiàn)了出來,成為主角!
塘橋社區(qū)的茅寶珍退休前是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她說,在誦讀班里,桂興華傳遞給大家的是滿滿的正能量!俺醮我娒,覺得他不像詩人,忙進忙出,滿頭大汗,很樸實!苯佑|多了,茅寶珍就感覺,桂興華“詩寫得好,人品好,心里滿滿都是對黨和祖國、人民的熱愛。”
扎根基層四年來,桂興華詩歌工作室將塘橋作為紅色據點,走社會化運作的道路,傳播昂揚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展了一系列有關紅色詩歌的教學、培訓、朗誦輔導講座,還請來包括丁建華、方舟、梁波羅、易峰等在內的藝術家來輔導草根朗誦,學員們上臺表演后,專家們十分高興:“想不到來自社區(qū)的學員,朗誦基礎會有這么好!”
為放大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功能和凝聚效應,“紅色詩歌誦讀班”的草根朗誦會還每個月走向社會的許多角落。桂興華用高雅藝術打造了一座“詩意”的塘橋,讓正能量的詩歌通過朗誦活潑、多樣、生動地走向地鐵、工地、學校、高科技園區(qū)。
“誦讀班里,不斷有我創(chuàng)作的新素材、新讀者,如今我的不少新作,首先就是發(fā)表在他們口中。哪些句子讀起來不舒服,或者不理解,我就會好好思考,然后修改。其實,我們古代有許多詩人是將自己的作品與民間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惫鹋d華笑著說。
據了解,桂興華詩歌藝術中心年初還負責在建平南校開辦了“紅色經典誦讀班”。徐嘉雯與王婷便是建平南校初二的學生。她們對記者說,桂老師上課的聲音,甚至吸引了不少本來在上體育課的同學站在窗外,悄悄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