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對于水,人們有著太多的愛恨織情。古人云,上善如水。水有著滋養(yǎng)萬物的德行,在人類文明史上,水給予了人類無窮盡的滋養(yǎng),從而造就了我們豐富的物質(zhì)文化生活。然而古人也曾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善面之翼即為惡。南方暴雨橫虐,北方城河干旱,水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已經(jīng)嚴重影響著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
就在這起人與水的長久“糾纏”中,一起浩大且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中國南水北調(diào)工程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我們知道,南水北調(diào)工程橫貫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分為西、中、東三線,涉及省份多達10余個。它將通過跨流域的水資源合理配置,大大緩解了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促進了南北方經(jīng)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應該說,這是一項千秋基業(yè)。從1952年,毛澤東那句“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到如今它已發(fā)揮出其效用,已經(jīng)整整60年過去了,我們在改造水域、利用自然的道路上取得的成果顯著,而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相比于戰(zhàn)略的規(guī)劃,工程的實施,水道的建筑,任務最艱難的,還是河畔之濱的移民。
我不得不說,南水北調(diào)是一起遷徙活動,一次國家行動,一場生命運動。沒有什么比“移巢”更艱難,也沒有什么比“背井離鄉(xiāng)”更能說明人生命運的殘酷,而就在南水北調(diào)工程中,需要移民30多萬,正如有人所講的那樣,“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的成敗就在于移民”,任務艱巨可見一斑。移民是南水北調(diào)工程的最大功臣,他們的行為終將名垂青史。正是這個道理,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是被動的被涌入這次浩大的“國家行動”之中,在中途他們有過掙扎,有過彷徨,甚至是反抗,但最終他們還是主動的承擔起了這份命運的擔當,人們贊許他們是“為大家,舍小家”,可是誰又能知道他們舍的有何等悲痛,心情是何等波瀾!他們身居幽靜山村,曾經(jīng)的日子是極其平靜和安詳?shù),如果是沒有這次浩大工程,躁動和物欲也許不會這么猛烈的撞擊他們的生活;他們無疑背上了“國家”的包袱,當在為自己的安置費等各種利益條件“討價還價”時,很多人說他們“自私”,沒有國家精神,可是當你設身處地的去接觸他們,看到他們即將離開家鄉(xiāng)的眼神,此情此景,你就會覺得什么叫做代價?v然百般要求,可最后移民們搬家了,做到了,這就是當代中國人的形象!
我與本書的作者趙學儒相識甚淺。某種意義上講是他“逼”著我看他的作品,為他寫序。但看完他的作品,我自認為他“逼”得好。因為它使我看到了趙學儒對水的那片忠誠與摯愛。從水電工人,到水利報記者,他從事的工作都是與水相關,因此對水的熟悉和了解可見一斑。我很高興能看到這樣有責任擔當?shù)淖骷,能夠深入實地去了解移民,把最真實、最感人的,渺小卻偉大的民眾的可愛之處展現(xiàn)出來,我想他的調(diào)查和寫作是充滿感情的,因為每一個了解過移民的人,都無不為他們的行為和精神所感動。我也曾寫過《國家行動》,每當回憶起百萬三峽移民離別故鄉(xiāng)時的情景,心情總是難以平靜……所有為國家工程奉獻犧牲精神的移民都是偉大的,我們當向他們致敬!很感謝趙學儒的作品,它讓我再次感動。
是為序。
2012年7月31日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