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導演陸川將拍攝《黑貓警長》的真人版——當這一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來后,引發(fā)出無數(shù)觀眾的期待與回憶。
“眼睛瞪得像銅鈴,射出閃電般的機靈。耳朵豎得像天線,聽著一切可疑的聲音。”這是《黑貓警長》的主題曲,也是對主人公的生動描寫。這首主題歌朗朗上口,當年深受廣大少年兒童觀眾的喜愛,影響了不止一代人。
《黑貓警長》的故事本是根據(jù)作家諸志祥的同名科學童話所改編,主要情節(jié)是:森林公安局的黑貓警長帶著它的部屬白貓班長、白鴿偵探及眾多警員偵破 案件,維護森林的和平。該劇集自1984年開播以來,風靡全國,動畫系列劇的形式又讓大家感到十分新鮮,每集片尾的“請看下集”都給觀眾留下無數(shù)的期待和 記憶。后來小觀眾們?nèi)缂s等來了第二集、第三集、第四集和第五集,卻永遠沒能再看到后續(xù)的故事,《黑貓警長》從此銷聲匿跡。不管是因為人事變動還是版權(quán)糾紛 所致,總之這一結(jié)果給觀眾留下了巨大的遺憾。
既然是由“科學童話”改編而成,《黑貓警長》在敘述故事的同時,也承擔著普及科學知識的任務(wù),是一部 “寓教于樂”的科普動畫片。在作品中,作者向觀眾普及了“吃貓鼠”、“食猴鷹”這些看起來多少有些新奇的動物,給觀眾留下最深印象的應(yīng)該是第四集《吃丈夫 的螳螂》中的那位螳螂新娘:在新婚的第二天早晨,大家發(fā)現(xiàn)新郎被吃掉了,于是向黑貓警長報案。黑貓警長立即趕赴現(xiàn)場,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查,他終于查明了真相。接 著警長召開了電視大會,告訴大家“新娘吃新郎”是螳螂的習性,為了繁殖下一代,新郎必須做出犧牲——螳螂姑娘還親手把丈夫的遺書交給警長。最后黑貓警長宣 告新娘無罪。通過這個故事,讓無數(shù)小觀眾記住了這一知識。
當然,由于時代所限,這個故事還給我們留下其他一些記憶——除了情節(jié)的精彩,也有些許暴力的情節(jié)和血腥的畫面。老鼠被打掉耳朵,螳螂吃掉自己的 丈夫,白鴿被虐待致死,白貓警員的殉職,食猴鷹月黑風高下山抓捕小動物……這些在自然界十分平常的畫面,卻可能成為某些孩子的“不良記憶”。編劇在制作的 時候恐怕沒有想到,擬人化的母螳螂吃掉公螳螂這一畫面,對小觀眾來說多少有些恐怖,更不用說螳螂的尸骸就仿佛是尸體的陳列一般……以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這些 情節(jié)和鏡頭似乎有些不太合適,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長。
無論如何,《黑貓警長》留給孩子們更多的,還是那些深刻而美好的記憶。數(shù)年前某服裝品牌曾花巨資購買了《黑貓警長》的三年版權(quán),將黑貓形象印在 衣服上,讓觀看《黑貓警長》的孩子為他們的童年情懷買單。2010年由上海美術(shù)電影制片廠制作的85分鐘同名電影也登上大屏幕,當年的小觀眾們在對童年的 追尋中走入電影院,在明顯的商業(yè)化運作下,重溫他們兒時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