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 |
制圖:張芳曼 |
蘇東坡是一座奇崛的文化高峰,其縱橫古今的文學成就與博大豐富的哲學思想不僅源自天才的創(chuàng)作,更是體悟黎民甘苦、走向大地蒼生的結果。在《自題金山畫像》中他寫道:“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睆乃羞@三個重要地理空間開始,我們來聽一聽今人談論蘇東坡。
——編 者
九百多年后的一個傍晚,我來到儋州中和鎮(zhèn)外靠近黎族村莊的東坡書院。海邊夕陽斜照著黑灰色的斷垣殘壁,載酒堂門頭寫著“海外奇蹤”,歲月剝蝕,似在倔強訴說什么。
黃州赤壁
黃州古城,赤鼻磯頭,林木葳蕤,亭閣樓榭半隱芳叢。一山陡峭,站立著昔時的漢川門。褐色石階沿堅巖蜿蜒,石階磨出了凹陷,記錄著歲月。條石護欄下面,蘇東坡熱愛的翠竹挺拔直上,微風輕拂的竹葉簌然。
936年前那個晦暗的春天,失意的蘇東坡蹣跚走出落滿烏鴉的御史臺。整整四年又四月,團練副使躬耕于黃州荒蕪的坡地,中國最偉大詩人的行列中于是有了“東坡居士”。
在黃州,蘇軾或竹笠草屐,與漁樵雜處,“終日無事,嘯詠而已”,倚杖聽江聲,夜飲醒復醉;或焚香靜坐于寺院,“擷亭下之茶,烹而飲之”,物我兩忘,身心 皆空,跟和尚聊天,盡興處,打個噴嚏也成詩。“古今往事千帆去,風月秋懷一笛知”,沒有人能真正讀懂他的心。自由,曠達,恬靜,超然,灑脫,江山風月的主 人跌宕出獨一無二的光芒,讓志士敬,讓小人妒。
池岸斷壁上,睡仙亭有石床石枕,醉臥過泛舟歸來的詩人。多情人早生華發(fā),背倚絕壁,心頭過盡千帆。聽江濤高一聲低一聲,荊棘叢生的心,打開千古懷抱,一如不系之舟。風生水起,寵辱皆忘,任音符的一江春水,沿文字的階梯,升華沉淪。
那一夜,詩人面對大江長天,凝神佇立于船頭!板L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一襲衣髯飄逸,在漫江透明的月色里時隱時現(xiàn)。目光越過壁立的山峰,寬大的衣襟里,藏著如椽之筆。莫大的痛苦與蓋世的才氣,將一段絢爛的文學史凝固成赤色的堅巖。
蘇東坡的一詞二賦,橫空出世,震古爍今。雄壯而悲涼的鐵板銅琶,成了千古絕唱。絕世的才情,讓一個蠻荒之地,從此萬樹繁花,千年爛漫。
東坡詞一掃晚唐五代的綺麗柔靡之風,成為中國詞史上豪放派的始祖!霸~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東坡散文,平易自然,流暢婉轉,比 唐代散文更重說理、敘事和抒情;東坡書畫成績斐然,行書與蔡襄、米芾、黃庭堅并稱“宋代四家”,他還是中國文人畫的一大高峰。
“黃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傳云曹公所敗,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辈芄珨”钡某啾谠邳S州之西乃屬“傳云”,“或曰非也”,卻并不妨礙天才詩人的豪邁想象、縱情揮灑。赤壁之于黃州的意義,不在地理,而在人文;不在赤壁本身,而在蘇東坡的赤壁詞賦。
赤壁是蘇東坡“一樽還酹江月”時的酡顏,是蘇東坡“傾蕩磊落”的肝膽,赤壁的存在是為了蘇東坡。
千年的大江,千年的明月,千年的東坡赤壁。千年的天空時晴時雨,千年的草木有枯有榮,唯千年的華章氣貫長虹。
惠州煙雨
小樓一夜聽風雨,晨起湖山碧如洗。
煙雨洇染惠州,像丹青洇染絹綃。松林下迤邐一線沙痕,春水盈盈,煙橫水際,翩躚幾點飛鴻,長亭邊的嫩柳染了微黃,悵然折柳的遠客都是何人?長堤蜿蜒綠波上,灰墻閃爍古木中,小徑鋪滿卵石,臺階結著青苔。千年前的錢塘歌女,葬身嶺南松林,僧人筑亭其上,名曰“六如”。
“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后緣。”再沒有執(zhí)手,再沒有傷別,患難知己王朝云在惠州永遠離開了蘇東坡。從錢塘到嶺南,是從繁華往凄涼的跌落;朝為云而 暮為雨,世事漫隨流水,算來真是一夢浮生。多少個日暮,駐馬解鞍,投宿旅舍,孤館雙影對青燈,前塵往事,紛至沓來,幾多柔情。如今,只有夢魂超越時空,暫 返鄉(xiāng)關;腥惑@覺,孤枕寒衾,燈昏人靜,天色漸明,窗外雨瀟瀟。夢里不知身是客,別時容易見時難。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碧K東坡拙于謀身,直道而行,一再被貶。聲色藝慧兼?zhèn)涞母枧醭疲鴵軇釉娙俗钌畹男乃。朝云故去,這首詞東坡便不再聽。
“不合時宜,唯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diào),每逢暮雨倍思卿!泵麧M天下的蘇東坡,不會不知道,朝云的命運,其實就是自己的命運;朝云的路途,其實就是自己的路途。
寺院的層門緊閉。庭院深深,斷斷續(xù)續(xù)的風,庭前落花徘徊。春天隨春花的飄零遠去,案上燭已殘了,香已燃盡,香印成灰,心亦成灰。十二入蘇家,二十為侍妾,三十四竟長去,王朝云帶走了蘇軾的哀傷和痛苦。與詩人始識于杭州西湖而永訣于惠州西湖,或許是前生已定的安排。
荷池邊的石凳,懷抱琵琶的女孩,玲瓏剔透的弦歌,珠玉一樣滾落。她在唱些什么?沒人能完全聽懂,卻讓人靠近了歌者的情懷,才子佳人的故事已唱了千年。那是此地特有的微笑,老了,有點蒼茫,有點寂寥,但誰又知道,它不會無限復活?
死者長已矣,生者常戚戚。此后天涯孤旅,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垂垂老淚?
儋州夕照
宋紹圣四年(1097年)的蘇東坡,已年逾六旬,孤身攜幼子,踏上瓊海的萬頃波濤。
海南儋縣,望不到盡頭的白沙地。偶爾才看見一個被刺竹和鳳尾竹摟抱著的村莊;偶爾才碰見一個從甘蔗林后面走出的、戴著竹笠、挑著水罐或背著柴火的女人;偶爾才聽見一陣拖著沉重的木輪車的牛脖子上寂寞的銅鈴聲。遠遠的天底下的山坡,飄著燒荒的青煙,微弱而淡漠。
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
崖州何處在,生度鬼門關。
相去京城幾千里的蠻荒之島,是人們眼中的天涯海角。此間瘴癘尤多,去者罕有生還。俗諺:“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唐宋流人遷謫至此而死者迭相踵接。有宋一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輕一等的處罰。
但在蘇東坡那里,見不到之前的流人那樣的落寞惆悵,那樣的悲愴沉郁。人們聽到的只有高歌:“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备嬖V親人他準備好了“生 還無期”;告訴友人“某垂老投荒,無復生之望,貽與長子邁決,已處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當作墓。乃留手疏與諸子,死則葬海外……”
“東坡自嶺海歸,鬢發(fā)盡脫!薄坝嘣诤D,逢東坡北歸……視面,多土色,靨耳不潤澤。別去數(shù)月,僅及陽羨而卒!
這是物質生命的蘇東坡。
精神生命的蘇東坡堅不可摧。
“吾始至南海,環(huán)視天水無際,凄然傷之曰‘何時得出此島也!讯贾斓卦诜e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島者。”
“天地”“九州”“中國”不都是在“大瀛!敝袉?普天之下有誰不是“島”上人呢?
秋多雨,閩粵商船不再南行,“北船不到米如珠”,他記述“陽光充饑法”:落入深坑的洛陽人模仿坑內(nèi)蛙、蛇,吞食陽光,不僅因此獲得生機,而且從此不知饑餓!拔岱接薪^糧之憂,欲與過行此法,故書以授!
他是美食家,很快就喜歡上了海鮮,煞有介事地叮囑兒子保密:“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
自己采藥,自己制墨,自己采茶,自己找水,有滋有味:“活水還需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活著卻沒有樂趣,于他是不可思議的事:“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困厄之中,何所不有。置之不足道,聊為一笑而已!
他與黎人“華夷兩樽合,醉笑一杯同”;在檳榔樹下聽農(nóng)夫講鬼怪故事;被逐出官舍就去當?shù)貙W生家借宿;“偃息于桄榔林中,摘葉書銘,以記其處”,自賀“且 喜天壤間,一席亦吾廬”;黎人送他黎被、吉貝布、制好的檳榔、剛剛獵獲的鹿肉,他欣欣然:“遺我吉貝布,海風今歲寒”“檳榔代茗飲”;他頭頂西瓜走過田 野,農(nóng)婦笑他“內(nèi)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耳”,他開心地援以入詩:“投梭每困東鄰女,換扇唯逢春夢婆”;他指地鑿井,讓遠近鄉(xiāng)民一改飲用咸灘積水的陋習;他 苦口婆心地說服黎人改變“不麥不稷”“朝射夜逐”的單純狩獵方式,重視農(nóng)耕,以使“其福永久”;他在這片文化的荒野上開疆拓土,辦學堂,養(yǎng)學風,儋州因他 而詩風大盛。東坡話、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橋、東坡帽,在在表達出儋州人甚至海南人對這位文化開拓者的緬懷……
沒有誰能擊垮蘇東坡的驕傲。樂天的、嗜酒的、灑脫俊逸的他把海南當作了展示天才的舞臺。
三年。一百四十多首詩詞;一百多篇文、賦、頌、記;四十多封書信;撰《書傳》;編《志林集》;修訂《易經(jīng)》和《論語說》;完成《五經(jīng)》注釋。見識了明月 鳥和狗仔花,衷心嘆服政治對手王安石的淵博。訓練兒子成為出色的詩人和畫家。他是文學史上第一個對陶淵明的人品、作品推崇備至的人。在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詩詞 中,有一百二十四首詩是“和陶詩”。陶淵明天然去雕飾的美學風格重新得到他的創(chuàng)造性闡發(fā),他的文章于是也更加精進,“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魯 直(黃庭堅)詩時可以抗衡。晚年過海,則魯直亦瞠乎其后矣!”
生存下降到唯求茍活的程度,藝術上升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儋州謫居,是蘇東坡創(chuàng)作的又一次飛躍。接近人生盡頭的這段流放,讓蘇東坡的文學成就遠遠走到了同代人的前面。
終于要走了。以花朵的方式說話,句句芬芳:“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游”;走到江蘇,人問“海南風土人情如何”,他答:“風土極 善,人情不惡”;走到鎮(zhèn)江,他《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痹群髶芜^的翰林學士知制誥、當時 攝政的皇太后的秘書以及兵部和禮部尚書之類,皆不值一提。總結海南三年,他寫道:
參橫斗轉欲三更,
苦雨終風也解晴。
云散月明誰點綴?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
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
茲游奇絕冠平生!
在詩人這一次“冠平生”的“奇絕”漫游中,他的確不輸于“乘桴浮于!钡目鬃雍汀熬潘榔洫q未悔”的屈原。相對于中國歷代的無數(shù)詩人,他的心靈一直到死都像天真的孩子,而他的性格、情感和智能卻又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異。
一個完全獨立的人格。
一個難以攻破的精神堡壘。
一個在地獄里也能活出天堂滋味的精靈。
黃州、惠州、儋州是三次巨大的創(chuàng)痛,且一次比一次艱難。但人格的自尊和優(yōu)雅,人生觀念的超脫,卻是蘇東坡留給后世的最大財富。
九百年后的這個傍晚,黃昏如此寂靜,海的回音,陰沉的深淵的音響,和那反復無常的激情,霎那止息,蔚藍色的波浪閃耀著亮光。大海威嚴而深遠,什么都不能使它屈服。
人走了,詩香酒香書香如故。曠達的歌者不會消失,蘇東坡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給在滾滾紅塵中掙扎的人們指出奔向無憂無慮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