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劉醒龍:文學是時代的氣節(jié) 作家不是明星不需粉絲

http://www.marylandtruckinsurance.com 2015年04月13日16:46 來源:長江日報

點擊進入下一頁

劉醒龍在湯湖圖書館為讀者簽售圖書 記者彭年 攝

  記者黃征 通訊員殷博先

  昨日,著名作家劉醒龍在武漢“名家論壇”分會場——湯湖圖書館首場講座開講,他以“文學是根硬骨頭”為題,和200余位讀者分享自己寫作和讀書的感悟。

  文學是一個時代的氣節(jié)

  一年一度的“第六屆中國圖書勢力榜”剛剛揭曉,劉醒龍的《蟠虺》入選本屆“年度十大好書”。

  《蟠虺》去年6月上市以來,中國文學界一直流行這本書開頭的一句話——“識時務(wù)者為俊杰,不識時務(wù)者為圣賢”。

  “為什么說文學是一根硬骨頭?”劉醒龍說,“作為‘識時務(wù)’的‘俊杰們’的宿命,文學是一根時常抽打靈魂的鞭子。作為‘不識時務(wù)’的‘圣賢們’的氣節(jié),文學就成了一根打不碎、擰不斷的硬骨頭”。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边@是抗日英雄吉鴻昌的絕句,劉醒龍把它視為中國人八年抗戰(zhàn)的氣節(jié)。而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則是千百年來中國的文化氣節(jié)。

  “作品是一個作家的氣節(jié),文學是一個時代的氣節(jié)!眲⑿妖堈f。

  把心交給讀者和自己

  劉醒龍回憶,1991年他在北京參加一個頒獎會,會場氣氛沉悶。閉幕式上,還躺在病床上的巴金發(fā)來賀信:“用心寫作,把心交給讀者!边@短短的一句話,讓全場掌聲經(jīng)久不息。

  每當想起這句話,劉醒龍都非常感動。他認為,寫作者除了把心交給讀者,還要把心交給自己!皩嶋H上這句話不僅僅是對寫作有用,對各行各業(yè),甚至 對做父母、做子女的都有用。很多時候,你把心交給別人可能做不到,但是你可以把心交給自己,百分之百投入地做這一件事情,把其他事情置之度外地做一件事 情”。

  有一段時間,劉醒龍因故沒能擔任“領(lǐng)導職務(wù)”,當時有人覺得他吃了虧。他昨日說:“正因為如此,少了很多行政上的俗務(wù)。我潛心寫作,才有了后來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天行者》,還有剛剛簽贈給各位的《蟠虺》!

  絕不信任為市場而寫的作品

  劉醒龍認為,寫作者和明星不一樣,需要的是知音,而不是粉絲;需要的是真正的讀者,而不是崇拜者;需要人們能夠讀懂他筆下的文字,而不是盲從。

  “好的作家和好的文學,應(yīng)該從英雄的身上剖析普通的人性;反過來,他又從普通人當中發(fā)現(xiàn)杰出的品質(zhì)。文學不是真實的,而是一種‘價值的提出’,每當文學提出一種價值的時候,往往是時下這種價值被污染、被扭曲、被社會所異化,甚至指鹿為馬時!眲⑿妖堈f。

  曾有人問劉醒龍,《圣天門口》的“圣”、《天行者》的“天”以及《蟠虺》的“虺”都是什么意思?他回答,在“天門口”這個小地方的前面加一個 “圣”,自然是價值的提出;《天行者》的“天”,是生活在普通世界的人,對在天空自由翱翔的追尋;“虺”是一種兩頭蛇,為了一點點食物,兩個頭拼命撕咬, 一個頭把另一個頭吃掉,這也是一種價值體現(xiàn)。

  劉醒龍想告訴讀者,他絕不信任為市場而寫的作品,“自然生態(tài)下,一座森林里如果只長一種樹,很快會被病蟲害所吃掉。在出版界,我們最受追捧的那種類型化寫作,其實就是人工種植的食材和建材,如果盲目追捧所謂類型化的寫作,這種人有可能也會遇上病蟲害”。

  他奉勸讀者,與其和朋友們花天酒地,不如一個人靜下心來,好好讀一部文學作品,“中國文學從來不缺少偉大的作品,但是我們這個時代,特別需要有一批偉大的讀者”。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lu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