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王巨才:黔北往事

http://www.marylandtruckinsurance.com 2015年03月04日09:14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王巨才

  1915年。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由中國政府選送的陶瓷、漆器、琺瑯彩、絲繡、編織等手工藝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眼球。人們流連在這些美輪美奐的展品前,以旖旎的想象揣度著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度,翹起拇指,交口稱奇。

  而在人頭攢動的農(nóng)業(yè)館,那排泥黃色的茅臺酒瓶就顯得灰頭土臉,少有問津。中國參展團領隊陳祺經(jīng)過思量,認為如果將它放在食品加工陳列館,應該是 能引起關注的。就在工作人員移動展品時,一瓶茅臺酒從展架上猛地掉了下來,隨著一聲冰裂的炸響,一股馥郁的濃香撲地而起,立即四溢開來,彌漫到整個大廳, 人們于是調頭回身,聞香尋跡,紛紛圍攏過來……結果,這種以獨特工藝釀造的白酒,在有41 國參與的博覽會上,毫無爭議地由高級評委會直接授予金獎。

  對這段往事或許會有不同看法,但無論如何,自1915年在巴拿馬博覽會獲得金獎,與法國白蘭地、蘇格蘭威士忌一起被譽為世界三大蒸餾白酒,近百 年來,茅臺酒始終以其固有的品質和良好信譽,以及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內政和外交的許多重大事件、重要節(jié)點有過的密切關聯(lián),被尊之為“國酒”,當是不爭的事 實。

  那天參加完酒廠的重陽祭酒大典,雨后的晚霞余暉中,我們來到紅軍四渡赤水的渡口!八亩沙嗨,這是毛澤東軍事生涯中出神入化的得意之作,他硬 是在險象環(huán)生的危急關頭,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巧妙調度,成功地將中央紅軍帶出蔣介石的重重圍困,創(chuàng)造了中外戰(zhàn)爭史上少有的奇觀。

  想起黃炎培先生那首不無詼諧的《茅臺酒歌》:喧傳有客過茅臺,釀酒池中洗腳來;是假是真吾不管,天寒且飲兩三杯。

  我問講解員真有洗腳一說嗎,小姑娘笑笑,說完全是瞎編亂造。實事是,1935年3 月16日三渡赤水前夕,毛澤東和軍委首長來到突擊架好的浮橋上,邊走邊夸“工兵連有辦法”,當時正有幾名警衛(wèi)員掮著從酒廠買來的竹筒散酒走來。毛澤東問, 你們扛的么子?陳昌奉答,王連長搞了點酒,給大家搽搽腿腳,消消傷。毛澤東笑說 ,茅臺出名酒,不過用來搽腳,太可惜了……

  其實,我何嘗不是明知故問!我當然沒有提到黃先生的那首詩,也沒有講那首詩的由來。

  1945年7 月,黃炎培與其他幾位國民參政員應邀訪問延安,曾與毛澤東就如何走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作了著名的“窯洞對”。這件事通過黃本人 所寫《延安歸來》及此后大量文藝作品的征引,已廣為流傳。鮮為人知的是,就在那次訪問期間,還有一段有關茅臺酒的佳話。

  黃炎培等到達延安次日,即與毛澤東在棗園會面。走進會客室,客人們赫然發(fā)現(xiàn),窯洞墻壁上掛著一幅畫,為沈鈞儒先生的次子沈叔羊所作,上面畫一個 酒壺,上書“茅臺”二字,旁有幾個酒杯,而畫上的題詩,正是黃炎培親寫的那首《茅臺酒歌》。這幅作品作于1934年,正當國民黨反動派大肆造謠滋事、掀起 新的反共高潮之時,題詩中一個“喧”字,委婉地譏諷了謠言的荒誕與無聊,一個“客”字,又暗含對紅軍將士的信任與尊敬。黃先生見到這幅畫,睹物度人,如遇 良友,一種對共產(chǎn)黨重情重義的知遇之感油然而生。

  是日晚,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以茅臺酒宴請黃炎培一行,賓主推誠布公,相談甚歡。席間,陳毅看眾人興致正高,提議大家依黃先生酒歌原韻,聯(lián) 句為詩,以紀雅聚。于是公推毛澤東起首,他略作推讓,隨即吟道,“延安重逢飲茅臺”。周恩來接句,“為有嘉賓陜北來”。黃炎培或是出于幽默,或是謙遜,仍 用舊作原句,“是假是真我不管”。陳毅只好接應,“天寒且飲兩三杯”。毛澤東見狀,哈哈大笑,連連擺手說不算不算,隨又換韻起句,其他人仍依次承接,重新 聯(lián)成一絕:赤水河畔清泉水,瓊漿玉液酒之最。天涯此時共舉杯,唯有茅臺喜相隨。

  光陰似箭,時移勢易,歷史的邏輯正如毛澤東所言:“人間正道是滄桑!7年之后,已是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在南京招待政務院副總理黃炎培,兩人撫今 追昔,感慨尤深,遂又即席賦詩。陳毅吟道:金陵重逢飲茅臺,萬里長征洗腳來。深謝賦歌傳韻事,雪壓江南飲一杯。黃炎培和道:萬人血淚雨花臺,滄海桑田客去 來。消滅江山龍虎氣,為人服務共一杯……

  江山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這些見諸正史和報刊的歷史珍聞,苦樂交織,記載著來路的艱辛與人情的溫暖。因緣和會,又總予人“執(zhí)大象,天下往”的啟迪與激勵。

  返回遵義時,按行程安排,是要順道去一個叫“茍壩”的革命舊址參觀!捌垑巍保窟@在眾人的黨史常識中顯然十分陌生。陪同解釋說,那里離茅臺鎮(zhèn)很近,景色又很好,非常值得一去。

  果然是一個地勢開闊而又風光秀美的小平原,在多山的貴州十分少見。四圍青山隱隱,遠近阡陌縱橫,十多個村民小組散落在蕎麥花、油菜花、格桑花盛 開的原野間,相距都約里許。顯然經(jīng)過新農(nóng)村建設的“打造”,民房嶄然一新,皆為白墻黛瓦的小樓。村際小路多以水泥、石板鋪就,路旁偶見供行人飲茶小憩的涼 亭。時值晚秋,清風習習,漫步其間,游目暢懷,確是一處天高云淡遠離塵囂的休閑勝地。鎮(zhèn)黨委書記講,自建成紅色旅游觀光點,每年至少接待50 多萬游客,村民人均收入已達9000多元。

  舊址在遠處的馬鬃嶺山腳下,為黔西一帶傳統(tǒng)的木結構大型四合院落。據(jù)遵義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楊生國介紹,沒有在這里召開的軍事會議,就不會有隨后的三渡赤水、四渡赤水,中國革命的進程也許會是另一種樣子。

  ——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上,毛澤東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2月,中央紅軍二渡赤水,再奪婁山關,取得突圍轉移以來首次重大勝利。3月4 日,中央軍委特設前敵司令部,朱德任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在勝利情緒鼓舞下,3月8日紅軍總政治部發(fā)出《為粉碎敵人新的圍攻赤化全貴州告全黨同志 書》,此時,紅軍正集結在茍壩所在的楓香鎮(zhèn)和鴨溪一帶,尋找戰(zhàn)機,待時而動。

  3月10日1時,林彪從前線給軍委發(fā)來“萬急”電報,稱駐守金沙縣的敵軍是我軍手下敗將王家烈部隊,建議立即攻打縣城打鼓新場,并擬定了具體的 兵力部署和進軍路線。朱德接到電報,認為攻打打鼓新場有利于中央紅軍西進開辟新的根據(jù)地,贊同林彪建議,而毛澤東則認為,金沙縣城城堅濠深,易守難攻,且 有敵人兩個師的兵力守衛(wèi),貿(mào)然行動絕難取勝,故極力反對。前敵司令員和政委發(fā)生分歧,這真是給在中央負總責的張聞天和“對軍事指揮下最后決心”的周恩來出 了個不小的難題。

  于是,張聞天立即在四合院堂屋召開有政治局成員、軍委委員、軍委局級干部20多人參加的會議,討論林彪建議。會上,絕大多數(shù)同志和紅軍戰(zhàn)斗員一 樣,迫切希望以新的勝利創(chuàng)建云貴川根據(jù)地,紛紛贊成“打”,只有毛澤東堅決反對。毛澤東在反復申述意見得不到認同的情況下,又犯了湖南人的犟脾氣,竟以 “這前敵政委我不干了”相“要挾”。對此,有人同樣犯倔:“不干就不干,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爭論異常激烈,氣氛益發(fā)緊張,最后只好付諸表決。結果可想而知, 毛澤東不僅意見遭到否決,還丟掉了只當了6天的前敵政委的“官銜”。

  回到住處,毛澤東神情黯然,“夜不能寐”。恰在此時,接到軍委二局和三局送來的情報及敵軍往來電報的破譯稿,情況表明,蔣介石正在頻繁調兵遣 將,構筑防線,準備東西并進,南北夾擊,一舉殲滅紅軍主力。一場關乎3萬紅軍命運的危機一觸即發(fā)。毛澤東心急如焚,連忙提著馬燈,摸著夜路,跌跌撞撞、氣 喘吁吁地敲開周恩來的房門。周恩來剛剛起草完準備明天一早便要下達各部隊的作戰(zhàn)命令,聽了毛澤東的匯報,大吃一驚,遂與他一起來到朱德住處,經(jīng)過商量,取 得一致看法,于是再次召開會議,決定放棄“硬打”的計劃,毛澤東剛剛被褫奪的前敵政委,又官復原職。

  這戲劇性的一幕,在中共黨史上或許未及詳述,但在毛澤東記憶中從沒有淡去。

  1959年4月,中央在上海召開八屆七中全會,毛澤東在講到“工作方法”問題時就曾說過:“比如茍壩會議,我先還有三票,后頭只有一票。我反對 打打鼓新場,要到四川繞一圈,全場都反對我。散會之后,我同恩來講,我說不行,危險,他就動搖了,睡了一個晚上,第二天開會,聽了我的了!

  毛澤東此處所說的“要到四川繞一圈”,正是他知己知彼、避開強敵、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戰(zhàn)略構思。

  茍壩會議后,“運兵如神”的毛澤東即巧妙排兵布陣,揮師茅臺,于3月16日、17日三渡赤水,繼而調頭,奪取遵義,又“分兵馬鬃嶺”,虛張聲 勢,掩護主力紅軍南下,接連取得突破烏江、威逼貴陽、佯攻昆明、巧渡金沙的勝利,終于把3萬多紅軍帶出蔣介石40萬大軍的包圍,踏上“萬水千山只等閑”的 新征程。

  楊生國在述及這段歷史時,以歸結性的語氣感嘆:“看來真理有時真在少數(shù)人手里。”

  好像有人說過這樣的話:歷史的最大教訓就是人們忘記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由此想到,即使像毛澤東這樣一生追求真理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在某種特定的境況下,閱人論事,審時度勢,也難免判斷失誤和舉措失當。

  黔北之行,耳目一新。所見所聞,感觸自多。今年便是遵義會議召開80周年和茅臺酒巴拿馬獲獎100周年,能有機會身臨其境溫習歷史記憶,體察時代脈動,也算一次收獲不菲的遠足,是以為幸。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