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徐坤文集》,徐 坤著,安徽文藝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該文集共五卷,精選了徐坤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長篇小說《八月狂想曲》《春天的二十二個夜晚》、中篇小說集 《熱狗》、中短篇小說集《廚房》和散文隨筆集《春上明月山》。短篇小說《廚房》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徐坤上世紀90年代以先鋒姿態(tài)與女性視角引人關注,進 入新世紀以來,作家不斷挑戰(zhàn)自我,關注社會,作品日益走向闊大與深沉。
徐坤:一位熱情的作家
李敬澤
《徐坤文集》一套五卷擺在這里,我忽然意識到,原來這么多年過去了。1994年發(fā)表《先鋒》時,我是她的編輯,現(xiàn)在,20年了,皇皇文集在此,證明她已經(jīng)走了很長的路,走到當初或許根本沒有想到的地方。
這五卷書,沒有收齊她的全部作品,有些很重要的作品,比如《野草根》就沒有收錄,她的評論和學術著作也沒有收錄。但我們已經(jīng)可以由此看出這個作家的探索和成就、變化和發(fā)展。這也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從整體上認識和估價這個作家。
盡管變化很大,但有一點可能從來沒有變過,徐坤是一位“熱情”的作家,對人間、對生活、對時代的澎湃流變,她始終興致勃勃,很敏感、很興奮,具 有介入和行動的激情。在早期《白話》《先鋒》這樣的小說里,尖刻俏皮、嬉笑嘲戲,現(xiàn)在看來,她所嘲的是什么呢?是“儒生”和所謂“先鋒”在時代變化中的顢 盰自閉和無能無力。早期她糾結于“名”與“實”、“言”與“行”之間,她下刀的地方、自嘲和嘲人的地方就在名實、言行之間的分裂。這個糾結后來打開了,她 選擇了“實”、選擇了“行”,于是才有了后來的《八月狂想曲》。
所以,話還得說回來,徐坤也未必是走到了當初沒有想到的地方。從整體上看,她幾乎是注定地、邏輯精確地走了一條自己的路。這條路是從個人心性和 個人經(jīng)驗出發(fā)的,同時也是一個知識分子對自身責任的體認,是面對時代與生活的自覺選擇。這樣一個作家,她的創(chuàng)作的豐富性,她的道路在同代作家中的獨特性, 她的經(jīng)驗對于當下文學創(chuàng)作的啟示,都有待于我們鄭重而深入地研究。
對讀者來說,《徐坤文集》的出版也是一個重新認識徐坤的契機。徐坤已經(jīng)是一個有成就、有影響的作家,但是,她在讀者中的形象還不是很清晰。她是 誰呢?早年間,人們說她是“女王朔”,這當然是輕率的比附,她口角凌厲,她也見不得“裝”,但她的內在思路和王朔判然有別;后來她的寫作有時被看作是處理 個人經(jīng)驗的自傳、半自傳寫作,有時她又是一個具有強烈社會關切和道義承擔的作家,F(xiàn)在,這五卷文集放在這里,我們也許能夠更貼切地感受這個作家的特質、她 的光芒和能量。有一點倒是可以肯定,徐坤從來不缺乏光芒,她的文字總是靈動敏捷地跳躍穿行于時代生活的各個不同層面;她也從來不缺乏能量,她不竭的熱情就 像野草扎根于土地一樣,執(zhí)著地確證著溫度、信念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