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魯迅雜文《匾》發(fā)表于1928年,是一篇三百來字的短文,收入2005年新版《魯迅全集》第四卷中。此文批評了當(dāng)時文藝界的一種現(xiàn)象:只輸入新名詞,并不介紹該名詞的涵義,于是各各望文生義,加以想當(dāng)然的解釋,看見作品中講自己的,便稱之為表現(xiàn)主義;講別人的,即為寫實主義;看見女郎大腿作詩,是浪漫主義;見女郎大腿不準(zhǔn)作詩,即為古典主義;天上掉下一顆頭,頭上站著一頭牛,就是未來主義。魯迅認(rèn)為,這是一種“可怕的現(xiàn)象”。文章末尾引了一則笑話,借以說明文藝批評上“比眼力”,總得先掛起一塊匾來,空洞的爭論是無益的:
鄉(xiāng)間一向有一個笑談:兩位近視眼要比眼力,無可質(zhì)證,便約定到關(guān)帝廟去看這一天新掛的扁額。他們都先從漆匠探得字句。但因為探來的詳略不同,只知道大字的那一個便不服,爭執(zhí)起來了,說看見小字的人是說謊的。又無可質(zhì)證,只好一同探問一個過路的人。那人望了一望,回答道:“什么也沒有。匾還沒有掛哩!
這則笑話并不是鄉(xiāng)間的笑談,系出自于學(xué)者著述,魯迅記憶有誤。文章后面作了一個注釋,說“這個笑話,在清代崔述的《考信錄提要》中有記載”,未引原文。按《考信錄提要》上卷有一條“不考虛實而論得失”,內(nèi)容如下:
有二人皆患近視,而各矜其目力不相下。適村中富人將以明日懸匾于門,乃約于次日同至其門,讀匾上字以驗之。然皆自恐弗見,甲先于暮夜使人刺得其字,乙并刺得其旁小字。暨至門,甲先以手指門上曰:“大字某某!币乙嘤檬种搁T上曰:“小字某某!奔撞恍乓抑芤娦∽忠玻又魅顺,指而問之曰:“所言字誤否?”主人曰:“誤則不誤,但匾尚未懸,門上虛無物,不知兩君所指者何也?”
崔述著作中的笑話,嚴(yán)格說來,不是“原創(chuàng)”,而是有所本的,其來源、出處應(yīng)為明人馮夢龍作品。更何況在沒有確鑿證據(jù)的情況下,也不能斷定魯迅文章引用的,就是崔述《考信錄提要》。事實上,在魯迅所有作品中,從未出現(xiàn)過關(guān)于崔述及其著述的文字,那么,《匾》文后面的注釋就是不恰當(dāng)?shù)摹?/p>
近視眼看匾的笑話,最早應(yīng)出自馮夢龍編纂的笑話集《笑府》,其中有一則題為《近視》:
兄弟三人皆近視,同拜一客。登其堂,上懸“遺清堂”匾。伯曰:“主人病怯耶?不然,何為寫遺精堂也?”仲曰:“不然。主人好道,故寫道清堂耳。”二人爭論不已,以季弟少年目力使辨之。季弟張目曰:“汝二人皆妄,上面那得有匾?”
魯迅熟悉馮夢龍的作品,《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一篇中有專文論述馮氏“三言”等小說;《關(guān)于小說目錄兩件》一文中,又言及其“好刻雜書”,所列三種書目中即有《笑府》一書,可證魯迅讀過此書。注釋成語、典故等出處時,除非作者直接引用過,這部分自然能夠輕易查對、征引;其他則應(yīng)該引前不引后,即引用出現(xiàn)更早的材料。即此而言,那么《匾》文后的注釋文字,當(dāng)引馮夢龍《笑府》而非崔述《考信錄提要》,殆無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