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劉宇昆:我是美國唯一 的中英科幻翻譯

http://www.marylandtruckinsurance.com 2014年12月15日16:46 來源:?谕韴

  劉慈欣與劉宇昆在上個月舉行的第五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上的合影。

  劉宇昆,生于1976年,美籍華裔科幻作家,職業(yè)是程序設計員與律師,業(yè)余從事科幻小說與詩歌的寫作,《手中紙,心中愛》是被熱議之作。而在創(chuàng)作之外,劉宇昆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他翻譯的陳楸帆、夏笳和馬伯庸的作品已經(jīng)在國外發(fā)表。而他翻譯的《三體》第一卷英文版已于日前在美國出版。

  剛領(lǐng)完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從北京回到美國的劉宇昆并不得閑,他手頭有一大堆工作,家里還有女兒需要照顧,所以媒體約到這次視頻采訪也是費了些時間和周折,好在一切都順利完成。這個把劉慈欣的《三體》介紹給西方文學界的人,自己本身也是個科幻作家,此外他還是律師、程序員,他喜歡數(shù)學公式和波士頓紅襪、也喜歡舊衣服、舊朋友和新思想。不過這一次,先讓我們聽他聊聊《三體》。

  談《三體》

  要避免劉慈欣顯得笨

  記者:《三體》是你第一次翻譯長篇小說的經(jīng)歷。面對這個任務,你有給自己設定什么目標嗎?

  劉宇昆:當然是避免劉慈欣顯得笨。

  記者:那你如何才能做到?

  劉宇昆:原作是樂譜,而翻譯是樂手,不同的翻譯會創(chuàng)作不一樣的成果。

  記者:你是如何獲得這份翻譯工作?

  劉宇昆:在西方的科幻圈子里,沒有很多人在關(guān)注中國科幻。在美國,我是唯一的一位中英科幻翻譯。我答應翻譯《三體》有兩個原因,一是我之前沒有翻譯過長篇小說;二是因為我讀了《三體》,想把它的妙處帶給西方的讀者。

  談文化差異

  太直接易導致“神秘化”

  記者:那在跨文化的過程中,你會有什么樣的困難?

  劉宇昆:太直接的翻譯容易導致一個“神秘化”的結(jié)果,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人物的名字,在翻譯的時候,類似“小蓮花”的名字會經(jīng)常根據(jù)意思直接翻譯成“l(fā)ittlelotusflower”。

  記者:有讀者關(guān)注到你選擇用注腳來解釋西方讀者可能對中國歷史不理解的地方。

  劉宇昆:要是我覺得西方讀者理解小說的知識儲備不夠(比如書中提到的“文革”),我會選擇加一個注腳。這也是一種文化差別。(林嘉燕)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