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丁正耕:增賢趣聞· 學問自問· 學經(jīng)

http://www.marylandtruckinsurance.com 2014年10月14日20:00 來源: 中國當代藝術(shù) 丁正耕

  自古人類,凡神皆人。肉身于世,五谷水生。了了大蒼,蜉生眾靈。靈中有隙,實屬原意。

  人類智者,善捕道機。見而小之,大者去泊。留存精華,日月通變。華光萬丈,洞見敏機。山川雷雨,風神驅(qū)之。悟其緣由,道而道機。

  人今技湛,難而解之。一日企念,反觀復(fù)之。逐日修習,方得法道。傳之弟子,乃為導學。久而積成,始成方法。法成學械,若巔之瀑。瀑于小溪,積蓄散雨。旦遇陡勢,即成大景。壯觀有加,萬古頌詠。此乃美景,細而聚成。

  學亦如此,海為川歸。學而時習,守而有規(guī)。有規(guī)有矩,線方乃形。矩形執(zhí)著,圓形通達。世間萬事,也若此規(guī)。圓而滑動,巧力舉人。慣于八方,故而暢通。人方受持,損少盈溢。積蓄持久,善而德備。德道兼得,方為上好。

  今人習法,斷章取義。既不辯機,也無行明。原作之始,諸君迥異。文以志情,章乃各思。原著之異,即合個性。今人之誤,在于謬聽。估妄雜念,文華缺失。投機入門,避世貪成。偱入法門,卸責推貞。門庭不凈,怎得變勢。真門難得,混世皆顯。

  天下之法,人道為首,神道為靈,國道為運。人身圓滿,勞而獲之。人生頹喪,惰而造之。嘴功頗深,踐行不力。眼高手低,勢高溪弱。眼低手高,匠而無神。凡此二者,皆為憾敗。來世怎視,誰見境情。人生修為,實為減災(zāi)。少說為佳,少思不苦。少才罕德,少功無爭,少錢安心,少勢無慮,少妄家和,多子多福。不功不業(yè),無爭無敵。無思無想,自然少煩。窮待茍活,竟然無憂。與世無爭,戀稱境界。大千世界,不爭不立,不斗不積,不勞不稼,不動必饑,僅算辯能。人存于世,如若不爭,果腹難享。天上之水,頃滴入咽,膚潤干裂,充饑食腹,手動嘴張,方而不泄。故而天下,勞動者有。只勞無巧,苦差一個。勞而得當,榮光煥發(fā)。勞而不當,愁眉苦展。

  尊老愛幼,上效下和,春秋始有;忍人之勢,大苦大勞,伏羲便推。從朝至暮,一念一事。從暮至朝,一夜一息。一念一息,周而復(fù)始。堅持如一,萬事皆成。

  人生于世,優(yōu)劣隨身。覺者自覺,濁者宥行。吾勞一生,苦讀善行。四十有加,轉(zhuǎn)山徒嶺。溝壑險崖,深潭古剎,足跡遍布,多有悟得。暮鼓晨鐘,朝夕有聞。歐亞文明,兩河燦爛。天上地下,無一不學。雖過半百,仍學不倦。時學爍身,淺學蝕冥。厚學得智,濺學呈痞。凡對精致,懷抱恩銘。無論老幼,一概視之。原覺世法,宋代有失。故念今生,以文治癖。汲冰凈潔,言敘活版。因果前言,彰顯世弟。

  大凡世人,難以成就:一不明己,二不會學,三不選用,四不兼?zhèn)洹:螢橹,詳聽慢說:一不明己,乃不知己。世間之人,不知己者,乃為混球,目的不明,法道不清,濫用雜說,損思壞境;二不會學,乃不儒學。學而無法,學而不當,皆為亂學;三不選用,乃無辯思。天下德慧,盡在明神。晝適天下,乃有光陰。若不適己,其果甚微。背道而馳,必遭浩劫;何為兼?zhèn),視物皆敏。渺渺宇宙,人方知小。沙漠孤大,人方知渺。海水之深,溪知其細;知己知彼,這乃明己;好學會學,需用法學。如能聚力,人之能慧;勰芙跃,方能通適。試然之律,無一例外。晨陽衍繁,暮色息棲,這乃適之;晨暮顛倒,心難寧棲,這乃不適。天下修學,先為修體。體撐念思,念為體動。體之不健,思之難持。命之不從,食焉能存。重思輕體,陽華不分。唯念益己,善貪之舉。

  人有博學,亦有精學。此乃常言,也藏病弊。博亦乃博,言之為廣。學亦即學,言為大達。精學不佳,世人不辯。學不在博,蓋重于活。博不在博,益得己用。活學活用,立竿效融。博學不活,等于白學。精學非己,等于亂學。故矣!文不在律,在于適用。辭不在麗,在于達心。

  凡人困惑,尋源缺辯。機明未了,學問不問,難免糊涂。創(chuàng)想之人,學即淳風。始學于用,身體力行。淳學尚動,古而有例。華族千年,經(jīng)典衍延。源遠流長,永不止息?嗔私袢,當之為首,視其唯一,實乃違道:一曰天道,宇宙之體;二曰人道,自然之律;三曰神道,文神之規(guī)。念能少行,減侵違制。癡能滅生,腐化之體。嗔妄之辭,哄騙眾信。天而紛亂,人不己責。朝露滴額,清神醒志。暮鼓雄沉,夜能靜思。山門漸次,逐而辯機。若人腹饑,一日能活,二日能生,三日能存,四日能喘,五日必斃。自然之規(guī),人神難逾。夸大其辭,害人損神。天下種種,勞而獲貴。學而自用,辯而明非。非是清朗,方為真明。少欲無爭,不是不爭。爭冶己用,適為當爭。爭多己用,實為貪爭。超越大己,更為霸爭。霸者為道,只適天君。若用黎民,道則廢馳。世間萬物,爾是吾趣。循環(huán)回連,皆為此理。

  可嘆今人,六千學問,看了一百,就當真理。不知是真理可悲,還是時間可悲。吾想若能,與耶穌、基督、佛陀、真主、老子、莊子打個電話,讓其下令,在中國不要再讓他們憑神之符,混了真知。以減其天下更亂。還有了凡,不過本家宰相之期一縣令,所著之訓誡家人之詞,不過老莊孔孟韓旬墨諸君之麟爪,今人不去讀大德原文,反而對鴻篇巨制之小節(jié)奉為寶坻,實乃國人之誤!究其原因,竟只是不明己、不會學、不選用、不兼?zhèn)渌涟 L煜麓蠖止,難責其誰,知者自責,始能復(fù)融學風。

  吾想家父,言行果碩,持棍挾棒,橫眉冷眼,溫恭盡顯,虛名不圖,言于優(yōu)雅,動于實干,言傳身教,吾方得福。一手好字,與世無爭,忍辱負重,救人險惡。不入派爭,不爭官名,今覺吾之獲榮,無一不屬受父之教益所致。唉!吾乃著書傳人。今國人,悲乎也!眠乎也!惑夫也!吁其學也自學,活學博學之實風,留其言,僅為引國人今人重之。

  擱筆懸紙,天光已臨海面,適才暴雨已退,狂風已息,只剩驕陽映臺,記夜思晨想之辭,名曰:增閑趣聞,學問自問,學經(jīng)也!

  2013年7月3日于深圳東工作室

  2013年8月6日重抄于深圳東工作室

  《增賢趣聞·學問自問·學經(jīng)》譯文

  丁正耕

  自地球有人類以來,為人類社會生存精神所需而供造的諸神都是人。凡肉身的生靈生活在世上,都要食五谷雜糧、植物、水等才能使肉身的整體延存于世。浩瀚而無際的宇宙所呈現(xiàn)的各種境象,蜉生出了適合各種食物鏈的生靈。在萬事萬物的各種瞬隙間所生出的具靈性的東西,實實在在地屬于蒼生的原意。

  人類社會中具有智慧的人,善于捕捉符合蒼天之下生存之道的各種妙機。能看見這些妙機的是小智慧,懂得去其糟粕的是大智慧。如果把這些智慧中精華的東西整理流傳下來,就能觀其日月的變化的規(guī)律。這樣就能使自己原本黯淡的眼睛華光萬丈,洞悉到哪怕是一點點可以開啟巨門的契機。高山、平川、打雷、下雨,都是大自然中風力矢量疊加到相適程度的結(jié)果。悟得這些產(chǎn)生的緣由,就是大道中的道機。

  人類今天所要學習精湛的技藝,很難直接把它解剖得清晰準確。一旦產(chǎn)生了想學習它的念頭,對它進行反反復(fù)復(fù)的觀察并回到產(chǎn)生這種東西的始初去審思它。然后每天都提高獲得這種能力修養(yǎng)的學習,就能掌握它的法則和理道。把它傳給要向你學習的人,就叫做導學。日積月累地把它積累成了固定的手段,就成了方法了。通過方法而獲得的經(jīng)驗往往已有機械的可能,就象山巔之上飛流而下的瀑布。瀑布是因為小溪,積累儲蓄了天上下下的雨。一旦遇到了陡懸的山勢,立即成為了大勢的景觀。因為它的壯觀讓人們仰嘆不止,所以讓萬古歌頌和詠唱。像這樣的美景在大自然中還有許許多多,但都是從細小處聚結(jié)而成的。

  學習也是如此,大海是各種河流的歸宿。學問需要時常地研習,把它沉淀下來才會變成規(guī)律。因為有了規(guī)矩,線才可以勾畫出各種形態(tài)。矩形的東西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在平面上才能推動,因而它給人們以執(zhí)著的傾向,圓的東西在平面上可以任意滾動,輕易抵至想達的地方。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像矩圓的規(guī)律。圓才能輕輕地滑動,用技巧的力量才能把活人舉起。把這些東西貫徹于人生的每一個地方,就能做到暢通。人類如果一旦接受了方法,就會少損失多益處。這種損益的長期積累,需要德善兼?zhèn)涞娜瞬拍苊靼。品德為善和掌握道機的方法行事的人,才可以做成更好。

  今天的人學習方法,總是斷章取義。既不去辨明機原,也不為正確的東西堅持到底。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方法和智慧著述的原意是記錄它最初的思想,因此每個人的著述才具有不同的差異。文章是用來表達情感和心智的,所以每篇文章才有不同的思想。原著之所以各有所異,是因為符合該原著作者的個性,F(xiàn)在人們之所以誤讀智慧與真理,是因為錯誤地聽取了傳道者不能行明后的結(jié)果。面對先賢的原作隨便解讀就會雜念叢生,缺乏具有才華的文采。凡事投機,就是貪成,F(xiàn)在很多人加入各種教派,看上去的虔誠中,實則具有無奈中不可負責的行為,F(xiàn)在很多教派各立門戶各種動因,因而使山門變得不是那么干凈,像這樣的情形怎樣可以使原本宏善的大德大法變成強勢。真門難得,因此混亂而熱鬧的世界就都顯現(xiàn)出來了。

  天下大法的生成,是以符合人的生存、喜怒哀樂為首的。眾神們有道才叫有靈,國家有了道人們才叫有運。一個人一生所得到的圓滿,肯定是通過他的勞動才能獲得。人頹喪一生,是因為懶惰而造成。嘴上說得好聽的人,往往踐行不力。眼界很高而動手能力很差的人,就像山崖上的細流非常勢弱。眼界很低而動手能力很強的人,只能是沒有思想的工匠。在人的一生行事中,凡具有這兩種者都叫做遺憾和失敗。未來世界中人們怎樣去看待它,當時的人誰也不知道那時的情景。人要進行修為,實實在在地是為了減少災(zāi)禍。古人云“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因此少說為佳,少去想更多的事情心就不會苦;不想去具備更大的才情,就會少去思考德行的問題;不想獲得更大的功,就少了爭斗;不想獲得更多的錢財,心就會更加安寧;不想獲得強大的勢力,就少了很多憂慮;不去想很多妄念,家庭就和睦;有了很多的子女,才能得到更多的福氣。不想建立奇功也不想有自己的事業(yè),不想去競爭就沒有敵對的人;不去思考問題就少了想法,自然就少了煩惱;不去追求驕奢淫逸而偏安一處地活著,就會沒有憂愁;與世無爭的想法,大多都是自戀它才成其為境界;大千世界,你不去爭取就不能立身,不去斗志就不會有積累,不去勞動就不會有衣食,這些一切都不去付諸行動你就會招致饑荒。故而這些都僅僅只能算作具有辨別的能力。人存在于世間,如果不去爭取,肚子就會空空;天上的甘露灑下來滴入咽喉,就可以使皮膚滋潤;吃飽了,肚子才舒服;動手和張嘴,這些食物才不會掉在別人的嘴里。因此說,天下是勞動人才有。只懂得勞動而不懂得技巧的人,一定是一個苦差。懂得勞動而又方法得當?shù)娜,才能獲得容光煥發(fā)。懂得勞動而方法不當?shù)娜,常常會付出了而沒有結(jié)果使自己愁眉苦展。

  尊老愛幼,上效下和,是自春秋以來就有的成說;忍是具勢的前提,吃大苦耐大勞,伏羲時代便非常推崇。從早上到晚上,只有一個念頭做成一件事;從晚上至早上,一個夜晚只做休息的事;循環(huán)往復(fù),才使人類周而復(fù)始。只有這樣堅持如一,才能萬事皆成。

  人行活在世上,優(yōu)點和缺點始終伴隨其身。具有覺悟的人一定懂得自覺和自律,渾濁而沒有覺悟的人他的行事總有很多局限。我勞累半個世紀至今,始終堅守苦讀和善行。在中國大地高山峻嶺行走,有將近40年的歷史。溝壑險崖、深潭古剎,都有我的足跡,因此才有很多悟得。各種廟宇因為與它們的方丈都有良好關(guān)系的緣故,常?梢越犇汗某跨。對待歐亞的文明兩河文化的燦爛,神界、鬼界無一不去認真踐學。雖然現(xiàn)在年過半百,仍然好學不倦。經(jīng)常學習就會使自己的身體更為靈巧,膚淺的學習就會遮蔽神冥的旨意。窮其所然地學習就會使自己活得智慧,用下三濫而不尊崇學問的方法去學習,就會養(yǎng)成痞子性情。凡是對待經(jīng)典和雅致的東西,一定就像把別人對待自己的恩德一樣緊緊抱在懷里,并一輩子記住他的滋養(yǎng)。無論年長的還是年幼的,只要他具有真知灼見或者他有比我高明的,我都一概這樣對待。關(guān)于以前覺悟在世間傳播的方法,自宋代以來就有偏失。所以今天我生念頭,企圖以文化的方式來整治這種偏失。采集像冰中的圣潔用語言敘述的方式,闡明偏失的前因后果,呈現(xiàn)于世,企望讓今后想學習方法的人得以醒悟。

  大凡世間的人,難以成就者:一不明白自己,二不會學習,三不會選擇和占用,四不具備寬泛的文化修養(yǎng)。這是什么道理呢?請聽我慢慢說來:一不明己,是不知道自己以及自己在這個世間的站立點、此前和以后的行舉;世界中的人,不知道自己是何人,是個混球;目的不明確,就法道不清楚,隨便使用旁門左道,還會損害自己的思想、破壞自己的眼界。二不會學,就是不懂得儒家等之類的學問;學習但沒有方法,學習但又不妥當,都叫亂學;三不選用,就是沒有辨別的能力和思想;天下的智慧和品德,都在于是這種人明白了人是有神性的道理。夜晚之所以適合存在于天下,那是因為明天就有光陰;如果選擇的方法不適合自己,所獲得的效果就微乎其微;如果選擇的方法與天下人神道背道而馳,勢必就會遭到浩劫;什么叫兼?zhèn),就是一個人在能抵達事物的一瞬間,會調(diào)動自己的思想對事物進行判斷的能力。宇宙因為它的浩渺,人才知道自己的;沙漠因為廣闊而讓人孤默,人才知道自己的渺;海水因為很深很闊,溪流才知道自己的細;知道自己又知道對方,這才叫明白了自己。好學和會學習的人,一定懂得學習是需要方法去學的。如果一個人能夠聚集各種力量,這種人就是具有智慧和能量的人。只有智慧和能量都具備了,才能夠達到融會貫通和適者生存的境界。你看看大自然中的一切規(guī)律,都在此前所述的法則之中,沒有例外。每天早晨太陽升起它就會使生命繁衍,傍晚來臨萬事萬物都要休息,這是因為生物界要生存的原因,就叫適。如果把早晨和夜晚顛倒,心就難以得到寧靜和休息,這叫不適。天下所有的修行和煉學,首先是要修自己的身體。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身體是支撐思想和念想的原物。但是因為有了念想,身體才會行動。身體如果不健康,敏捷的思維就難以持續(xù)很久。命都沒有了,吃還能存在么?注重念想而輕視身體的人,原則上往往會陽華不分。所有的念想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因此才會養(yǎng)成貪得無厭的行為。

  人在學問中有博學,也有精學,雖然這種說法是人們常見的道理,但這種說法的自身,也有弊端。博,本來是博大、宏博是說它廣和大的意思。學,本來是學習學問和浩瀚,能夠通過學習到達最大遠方的意思。精學如果不是很好,世人就很難辨別清道理。學,其實不僅僅只是在于博,更重要的是在于活。博,不僅僅只是在于多和廣,重要的是要符合自己的應(yīng)用。靈活的學習和適合自己的應(yīng)用,才能夠立竿見影地做到融會貫通。如果博學而不活,等于白學。精學如果不能為自己所用,等于亂學。所以說,文章的實質(zhì)不在于是否解釋了某種規(guī)律,而是在于適用;文章的手段不在于是否精巧和華麗,而是在于要直指人類的心靈。

  大凡世間的人有困惑,尋找它的源頭,是因為缺乏辨別的能力。對世間的道機不明白,對所呈顯出來的學問不去追問,難免就會糊涂。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思想的人,一般都會具有淳樸的學習風格。他在開始學習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怎么用,并且能夠身體力行地去執(zhí)行它。具備淳樸學習風格和善于學以致用的人,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例證。中華民族幾千年,有許許多多稱得上經(jīng)典的東西,在繁衍延傳。這種具有源頭和能流傳的東西,才能永不止息。你看看今天的人是多么地苦啊,把對自己恰當?shù)臇|西,放在了首位并把它當成唯一,這其實是違背大道的:一叫天道,它所說的是宇宙的根本;二叫人道,它所說的是自然規(guī)律的根本;三叫神道,是通過文學藝術(shù)所創(chuàng)造的神的規(guī)律的根本,F(xiàn)在很多傳教的人,嘴上說得多而付諸行動的實際少,這樣就減弱和侵害了這個教派所創(chuàng)定時的制度。愚癡和不明能夠使具有生靈的東西泯滅,并使人類健康的身體越來越糜爛,思想越來越腐化。經(jīng)常發(fā)脾氣和妄想的人,容易使信徒輕信他,F(xiàn)在天下是如此的亂雜,是因為人都不想對自己負責任的原因。如果常在深山老林里,能夠讓早晨的露珠滴在額上,就會神志永遠清醒;如果常常住在廟宇里,聽到暮鼓的雄渾厚沉,夜晚才能夠安靜地思考。山門的順序,就是要人們懂得辨別機緣的道理。就像人的肚子和充饑的關(guān)系,一天不吃能好好地活著,兩天不吃也能生龍活虎,三天不吃肉體和意志仍存在,到了第四天不吃,還能像常人一樣呼吸,如果到了第五天還是不吃,身體就會有恙。這些都是大自然中的規(guī)律人和神都很難違背它。如果有人把這種能量夸大了進行宣揚,就會損害他人的人體和精神。天下所有的一切,勞動都可以使自己受尊重地活著。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使自己好用,具有辯別方法的目的是為了使自己明白什么叫判斷。判斷清楚了才能使自己真正地明白,F(xiàn)實社會人類生活中,號召人們少欲無爭,并不是叫他們不爭,如果爭的目的是為了嚴于律己地適合自己使用,叫恰當?shù)臓。如果爭的目的是為了使自己得到更多的使用,叫貪。如果爭的目的超過了自己的使用很大很大的范圍,就叫做霸占。如果霸占的人,是為了某種天神人道的存在,那么只是適合君主的行為。如果是黎民百姓都這樣去霸爭,那么天神人道的規(guī)律就會被廢弛。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就像我上面所說的那樣有趣。而世間的生老死別、興衰哀亡各種往生,都是這樣的道理。

  非常嘆息今天的人們,六千個學問,只看了一百,就把它當成了真理。不知是真理可悲還是時間可悲。我想,如果可能,定與耶穌、基督、佛陀、老子、莊子打個電話和發(fā)條微信,讓其下令在中國不讓他們憑神之符到處傳教,混了真知,減少對賢神的褻瀆。還有了凡,不過本家宰相之親一縣令,所著之訓誡家人之詞,不過老子、莊子、孔子、孟子、韓非子、荀子、墨子諸先賢大學問之只鱗片爪,現(xiàn)在的人不去讀這些大德的原著,相反對這些鴻篇巨制中摘錄而來的小章節(jié)卻奉為寶坻,這真是我們自己的錯誤。【科湓,其實僅僅只是不明己、不會學、不選用、不兼?zhèn)渌斐傻。天下大而又怪,這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很難去責備是誰造成的,也沒有必要去責備誰造成的,如果人人都知道自己首先自責,開始仿效并學習淳樸風氣的學風就會得到復(fù)蘇。

  我想到自己的父親,他言、行、果一致,因此才使他的后代有了較豐的成果。在教導我們時,手里拿著棍,腋下夾著棒,對待我們的缺點橫眉冷眼,嚴加牘打;生活中,卻教會我們溫良恭儉讓、忠孝禮義詩書琴畫……真是名不虛傳。他言論優(yōu)雅,勤勞實干,因為他的言傳身教,我們今天才有福祉。家父寫得一手上乘的書法卻并未想過出來爭名位,惡人多次想借故整他,他卻于險惡環(huán)境中拯救同事。文革中,不加入派爭,放棄官名,今天想到這些,我覺得有無上的光榮,自己所具備的很多優(yōu)點,沒有哪一點不是受父親的教育所致啊。因人類中如此多的良賢之舉的存在,我今天才要把這些良好的思想和品德著書立說,傳播給后人。今天的人們啊,悲郁濫情、沉睡不醒、迷惑不止,都是為什么呢?因此我今天想通過呼吁大家真正明白學習的道理,懂得活學博學對這個世界實際作用風氣形成的重要,才留下以上的言論,僅僅只是為了引起今天的人們對這些道理的重視。

  把以上的觀點和想法寫完,天光已經(jīng)降臨海面。剛才在海邊常見的暴雨已退、狂風已息,一顆嬌嫩的太陽站在陽臺上,記錄下夜晚的思考、早晨夢想的詞藻,就把它叫做:《增閑趣聞·學問自問·學經(jīng)》也!

  2014年4月5日10時50分至13時1分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lu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