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 |
![]() |
散文是說話。說人話,說實話,說中肯的話。
說人話。不要說神話,除非你是老天爺。不要說鬼話,除非你是無常。也不要說官話,就是個官,也要去掉官氣,官氣在官場流通,在文章里要清除。也不要說夢話,文章千古事,要清醒著寫文章。說正常人的話,說健康人的話。
說 實話。實有結實、果實、現(xiàn)實等內涵。結實是不虛枉,有實質內容。果實是結果,好文章里有思考,還有思想。農民種莊稼,不僅僅看長勢喜人,最終還要看收成。 文學寫作要關注現(xiàn)實也要切合現(xiàn)實,切合現(xiàn)實不是在鼓與呼那個層面,而是既要寫出時代氣息,還要深入把握社會特征和規(guī)律,以及趨勢。什么是社會趨勢呢?比如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民諺,是大實話。以上世紀一百年做觀照,1919到1949是30年,1949到1979是30年,這期間的兩個30年 之變均是天翻地覆式的。
真話也是實話,是落在實處的話。真話是不穿漂亮衣裳的,不喬裝打扮,沒有扮相。真話可能不中聽,甚至刺耳,可能還討“大人”嫌;真話的難得之處,是在對事物的認知上有突破,有新發(fā)現(xiàn)。
實 話可以實說,也可以打比方說,舉例子說,遇到脾氣不好又強勢的聽者,還可以繞彎子說,但無論怎么說,說話者的心態(tài)要平和。跳著腳說,揮舞著拳頭說,精神抖 擻著說,呼哧帶喘著說,義憤填膺怒發(fā)沖冠著說,是說話時表情豐富。如果覺著解氣過癮,可以這么既歌之又舞之,但不宜養(yǎng)成這么說話的習慣,太勞碌身體。
真 話不在高處,真話是尋常的話,是普通話。如果一個時期里,說真話被當成高風亮節(jié),被視為稀罕物,這個時期就是悲哀的,是社會的悲哀。檢測社會是否悲哀的方 法也簡單,翻翻報紙,看看電視,聽聽廣播,瞅瞅雜志,心里就有個大概了。建設文明社會,民風樸素重要,文風實實在在同樣重要。社會文明,不一定天天跟過節(jié) 似的,到處鶯吟燕舞,而是惠風和暢,民心踏實安定。有一句話一定要警惕,“要濃墨重彩地抒寫我們這個時代”,這是讓作家往文章里兌水呢。
說 中肯的話,是有原則,守邊界。生活里,說大話的人是不招待見的。大話不是空話,是一望無涯,沒邊際,沒著落。佛法無邊,佛可以說大話,但人不行。文章是寫 給人看的,話是說給人聽的,因此要中肯,要讓人接受。中肯的話也是家常話,“老僧只說家常話”,修行中的小和尚才言不離經(jīng),手不釋卷的!胺耆酥徽f三分 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樣的話是說給大街上的陌生人的,這不是家常話,是客氣話。
寫散文,要愛惜語言,神槍手是心疼手中武器的。我們的古漢語博大精深,老到沉實,F(xiàn)代漢語才走過百年的道路,一百年,對人來說是高壽,但對十幾億人使用的一門語言,還年輕著,因為年輕,我們更該愛惜。
回 首現(xiàn)代漢語的百年道路,有兩個基本點值得檢討。一是自卑心理,白話文被倡導的時候,是中國大歷史里嚴重落后與昏聵的階段,向國外學習得多,向古漢語學習得 少,至今這種心理陰影仍在,一些沒有消化妥當?shù)姆g詞、譯文句仍然顯著。今天強調建立文化自信,有太多的基本東西需要被認識到。再是文風上受不太好的政治 影響,什么是不太好的政治影響呢?我抄幾句1970年的“元旦社論”,一望便知!岸兰o六十年代過去了,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和革命人民,以豪邁的戰(zhàn)斗步 伐,跨進了偉大的七十年代。放眼全球,展望未來,我國各民族人民心潮澎湃……過去的十年,是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的十年……在這十年中,無 產(chǎn)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運動,在新的條件下,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磅礴于全世界。民族解放運動一浪高過一浪地向前推進。”這樣的語言風格過 于浮華,外包裝太多,不實在,而且情緒化,反理性?褶Z濫炸式的,太不愛惜語言,F(xiàn)代的文學是用現(xiàn)代漢語做基礎材料的,做大建筑,基礎材料僅僅過關不行, 還要過硬。
今天的散文寫作,文學標準也是不太清晰的。在散文這個概念之外,還有雜文、隨筆、小品文等名目。小說以長 篇、中篇、短篇區(qū)分,詩歌以抒情、敘事、哲理等區(qū)分,但散文內涵和外延的界定比較模糊,有待研究界做出理論的梳理與認知。還有一個事實,在文學研究界,如 果把西方文論的東西拿掉,所剩的東西不太多。當代文學研究,有點類似當下的汽車制造業(yè),整條生產(chǎn)線都是進口的,沒有實現(xiàn)“中國制造”。也就是說,我們目前 還沒有建立起中國人思維基礎上的當代文學評價體系。不僅文學研究界,在不少領域,我們都欠缺自己的標準。中國的經(jīng)濟總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這是改革開放以 來取得的巨大成就,但這個排名標準是西方的。經(jīng)濟、教育、醫(yī)療、環(huán)保,以及工業(yè)和農業(yè)的一些具體指標,所使用的標準,“國產(chǎn)化”程度不太高。建設強大國 家,應該強大在根子上,我們已經(jīng)到了建立中國人標準的時候了,包括中國人的文學標準。(作者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散文委員會委員,西北大學兼職教授,《美文》雜 志常務副主編。出版有《俯仰由他》《散文觀察》《看左手》等著作十部!断惹暗娘L氣》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