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畢淑敏談明星吸毒:做人需要有原則和控制力

http://www.marylandtruckinsurance.com 2014年09月16日16:45 來源:中國青年報

  知名作家畢淑敏曾寫過我國第一部深入解密吸毒、戒毒的紀實作品《紅處方》。它1997年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后轟動一時。近日,明星吸毒事件頻頻發(fā)生,柯震東、房祖名、張默、高虎、寧財神、李代沫、張元等星光耀眼的名人,紛紛倒在毒品之前,使讀者再度關注畢淑敏20年前這部“深挖毒品”的作品。

  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了畢淑敏。畢淑敏說:“中國打過鴉片戰(zhàn)爭。一個國家的歷史和一種毒品聯(lián)系到一起,對整個民族傷害之深,屈辱之甚,值得深思。所以,中國人要把毒品提到一個特別嚴肅的高度去認識!弊鳛橐粋作家、醫(yī)生及心理醫(yī)生,她對我國青少年吸毒、戒毒工作有過深入研究和思考。

  中國青年報:《紅處方》中有大量對吸毒者特別真實的描寫,你在前期做了哪些調(diào)查?

  畢淑敏:我花了一兩年時間,走訪了很多戒毒醫(yī)院,和醫(yī)生、戒毒者談話。我覺得特別不可思議:人的身體有疾病、創(chuàng)傷,那是被動的,無法逃避;唯有吸毒這種傷害自己的行為,是主動的。這真是人類的巨大悲劇。

  這本書是近20年前寫的。那時候,普通人覺得毒品離自己尚遠。當時,我就想從生理、心理兩個角度了解毒品到底為何有這么大魔力——讓人明知是地獄,卻頭也不回地闖進去。所以我去做這些調(diào)查,然后演繹成小說。

  中國青年報:你的調(diào)查結果是什么?

  畢淑敏:從生理角度說,正常的人在快樂時,體內(nèi)會分泌一種物質,現(xiàn)在我們稱之為內(nèi)啡肽。這種物質會讓人產(chǎn)生愉悅感。而大麻和罌粟的提取物,或者說毒品,成分非常接近內(nèi)啡肽,使用后能模擬愉悅感。這大概就是毒品誘惑很多人陷落其中的原因。

  從心理角度,正常的快樂,如,學生考上大學、農(nóng)民喜獲豐收——都是要付出艱苦勞動的,而毒品卻能讓人輕而易舉地獲得這種感覺,而且比正常的快樂還要強烈。我和很多吸毒者聊過。他們說,吸毒就是為了擺脫煩惱,獲得幸福感。只是選擇的方法不是通過努力奮斗,而是毒品。

  人在藥物的強大作用下,會產(chǎn)生依賴感,繼而有耐受性。最初,很小劑量的毒品就可以讓人飄飄欲仙,之后就需要不斷加倍。終于有一天,加到什么量都沒有用了。想戒又戒不了,一停就痛不欲生,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醫(yī)生告訴我,戒毒從生理和心理上都非常困難,成功比例極低。

  中國青年報:最近明星吸毒案件頻發(fā),有評論稱是和這個群體的特殊工作性質有關,容易空虛寂寞?

  畢淑敏:不論身處哪個行業(yè),如果自己內(nèi)心有非常堅定的把持,都不會吸毒,所以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意志的薄弱。就如報道稱,柯震東說是房祖名讓他吸,他就吸。這太荒謬。做人需要有自己的原則和控制力。

  還有人說是為了尋求靈感。我認為,這是對演藝界明星吸毒的寬諒和縱容。真正的創(chuàng)造力絕對不是來自毒品,毫無疑問應該來自思考、生活和持續(xù)的努力。如果來源于毒品,那大煙鬼難道都成藝術家了?

  中國青年報: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確實有些是非不明的“說法”。如,根據(jù)長相好壞而決定對吸毒者的態(tài)度,稱“徹底原諒柯震東,適當原諒高虎、張默和房祖名,絕不原諒寧財神和李代沫”。

  畢淑敏:首先,明星要為自己負責,為別人所原不原諒還在其次。其次,作為演藝界人士,職業(yè)賦予他們光環(huán)。年輕觀眾很容易把角色和演員本人混淆,見他飾演了一個正面人物,就以為他就是那個人。所以,明星某種程度上起到偶像、榜樣和典范的作用,一旦在原則問題上犯了錯誤,負面效應就會比普通人呈幾何倍的放大。他們要特別嚴肅地認識到這一點,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

  作為粉絲,看到明星光鮮亮麗的形象的同時,也要清楚,你愛的是他們的光明和溫暖的部分,不能連他們的過錯都全盤接受。粉絲要有原則。有的年輕人是柯震東的粉絲,覺得別人吸毒不能被原諒,柯震東就能被原諒,這種雙重標準不可以成立——隨心所欲地選擇對自己有利或者符合自己想法的標準。

  中國青年報:有些年輕人會對毒品產(chǎn)生好奇。

  畢淑敏:我們一定要告知青少年,絕對不能沾染毒品。不是所有的東西你都要去嘗試。好奇心也要有節(jié)制。

  中國青年報:也有人說用明星做反面教材“宣傳”毒品危害,能起到較大的警示作用。

  畢淑敏:世界上有一些基本的道理,不在于明星當吸毒的反面教材,而在于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不吸毒是一條底線。

  吸毒的危害大家都知道。但現(xiàn)在的情況是,聽過那么多道理卻還是沒把持住。有人對宣傳不以為然,認為自己與眾不同,能有毅力既沾染毒品又收放自如,這種想法非常危險。為了證明自己刀槍不入就要去挨一刀嗎?有一些準則真的不可跨越。

  中國青年報:從實際操作的角度,如何“禁毒”更為有效?

  畢淑敏:我以前看過戒毒展的宣傳,宣傳板上畫了一朵罌粟。我認為罌粟本身沒有罪,毒品絕對是人禍。

  講清楚毒品對身心的危害,只是治標。吸毒者大部分是因為空虛。所以治本的方法,是讓自己的人生豐盈起來,不要陷入長久的低落、迷茫、混亂。青年做人要有堅定的目標,而且必須是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幸福。遇到困難,不能說吸點兒大麻煙就好了,要明白痛苦也是人生正常的組成部分,不要逃避。人的一生是一個漫長的整體,不能只看眼前,要為自己整個人生負責,善待身體、善待生命。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