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9月的第一天,王蒙在北京國際圖書節(jié)上推出了長篇小說《悶與狂》,劉震云、麥家、盛可以、張悅?cè)坏炔煌挲g段的作家齊來捧場。王蒙不是一個喜歡奉承的人,不過大家都表示被王蒙這部小說中的青春活力和激情所折服,劉震云的一句“這不像81歲的人寫的,像18歲的人寫的”得到普遍贊同。
關于《悶與狂》
被贊中國版《逝水年華》
當天這場集結(jié)眾多文壇大腕兒的論壇,名為“文學大時代:五代作家的跨時代對話”。不過細心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與30后王蒙對話的這幾位作家,有80后的張悅?cè)弧?0后的盛可以、60后的麥家、50后的劉震云,卻唯獨缺少40后。
或許是最近魯迅文學獎周嘯天的事兒太火了,而王蒙又專門撰文支持過周嘯天的詩,客串主持的評論家謝永順也略帶調(diào)侃地說,“我想會不會是這個活動策劃者要把40后的位置留給周嘯天?周嘯天老師是40后,其實我們知道策劃包含對媒體熱點的捕捉!敝x永順的意思是,大家應該把焦點對準王蒙老師的新書《悶與狂》。
《悶與狂》是81歲的王蒙繼2004年發(fā)表《青狐》10年后創(chuàng)作的又一部長篇小說。全書28萬字一氣呵成,滿懷激情又詩意盎然,全書沒有具體的人物和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多用“你、我、他”等人稱代指,從一個人嬰孩時期寫到耄耋老年的感官回憶。這種“意識流”的寫法也引起評論界關注,復旦大學中文教授郜元寶稱其為中國版的《追憶逝水年華》。
沖動源自寫小說悼念亡妻
對于中國版《追憶逝水年華》這樣的稱贊,王蒙不置可否。王蒙覺得,活到八十多歲這個年紀,除了經(jīng)歷了一些歷史的滄桑、時代的變革,還有一堆主觀的感受在心里不吐不快。“生命那種切膚的酸甜苦辣、疼痛、憤怒和舒適,這些東西堆在一塊兒是有潛能的,但這個能量始終沒有發(fā)揮出來,這種潛能就好比是‘悶’。”
2012年的冬天,王蒙結(jié)婚55周年的妻子去世,在精神上受了很大的刺激!拔耶敃r是作為一個短篇小說寫的,就是《明年我將衰老》,寫這個的時候,我就覺得具體的事件已經(jīng)都可以退去了,我要寫的是我的感受,就是我的情緒、我的悲哀、我悲哀之中有的那種豁達和理解”。
王蒙寫完這篇悼念亡妻的小說以后,一下子找回到一種非常陌生的寫作狀態(tài)!斑@種風格的作品1990年我還寫過一篇發(fā)表在《收獲》雜志上了,名字叫《我又夢見了你》。1990年的時候我的生活也出現(xiàn)了一個節(jié)點,這部小說也略去了、隱藏了一切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生活經(jīng)驗,但是充滿各種各樣的情感!痹谶@樣的創(chuàng)作沖動下,王蒙從童年寫起,創(chuàng)作了《為什么是兩只貓》等,構成了小說《悶與狂》的主要章節(jié)。
寫作時是“癲瘋”的狀態(tài)
《悶與狂》的責任編輯看到書稿時,稱王蒙已經(jīng)寫瘋了。王蒙也覺得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是一種癲瘋的狀態(tài),“我把這些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很多東西都組織進去,就變成了這個書,就變成了這么一大堆語言的狂舞,就變成了能量的一種淋漓的釋放,當然這種寫法能不能被接受,我不知道”。
有讀者看過小說后,分不清是小說還是散文。王蒙則更希望大家把它當作小說來讀,他覺得散文背后是生活和思想感情,而這部作品里面是已經(jīng)夸張和文學化的東西。“我用一種反小說的方法來寫,因為小說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物、故事、環(huán)境,有時候再加上時間、地點。我偏偏不這樣寫,但是我把我內(nèi)心里最深處的那些東西,就是把那種情感、記憶、印象、感受的這個反應堆,把它點燃了,點燃以后,它就發(fā)生狂熱的撞擊!
在王蒙的文字中,能感受到對于生活的熱愛。經(jīng)歷了不少苦難,為什么能寫出美好、溫暖的感覺?王蒙說:“這確實跟我的年齡有關,我的少年時代、青年時代正好趕上了歷史的大變化,這種大變化里,就樹立了一個希望,哪怕這個希望現(xiàn)在看來有很幼稚的東西,后來還會遇到很多的坎坷、許多的麻煩,但畢竟這個希望曾經(jīng)照亮自己,就那么幸福。”還有一個原因,跟自己身邊人的態(tài)度有關,他覺得從小到大身邊的親人、妻子都很疼他。
眾人眼中的王蒙
他最討厭阿諛奉承在整個對談中笑聲不斷,劉震云直言王蒙不是一個喜歡吹捧的人。不過,當天的情景,還是讓劉震云聯(lián)想到20多年前,他和馮小剛、王朔一塊請王蒙吃飯的往事!霸谌コ燥埖穆飞,王朔和馮小剛老師說,今天我們吃飯就一個目的,把王老師給夸高興了。然后在飯局上,王朔做出特別虔誠的樣子,說我從小看王老師的書長大的,王老師的書是無法模仿的,因為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我們是在用人手來寫,王老師是上帝把著手在寫。然后看看王老師的反應,王老師沒反應。馮小剛接著又說,您改變了我人生的方向,我讀了您哪本書,我的人生發(fā)生了重大的轉(zhuǎn)變,然后王老師還是沒有反應。我說我很憤怒,王老師最大的特點就是討厭阿諛奉承,結(jié)果王老師馬上說,震云,你還是很理解我!
劉震云當天用同樣的方式恭維了王蒙先生,稱王蒙“一個凡人,生活在凡人的世界里。他為什么遇到了那么多的好人,前提是你必須是個好人”。說完后,劉震云得意地說,自己的恭維又成功了。對于劉震云的這番爆料,王蒙稱馮小剛早就把這段往事寫在了《我把青春獻給你》里了,不過事件的過程跟劉震云敘述的完全不一樣。
像18歲少年在遐想
除了講解這段“恭維”往事,劉震云的另一個觀點,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他覺得這部小說,王蒙寫得過癮,讀者看著也過癮。書中的文字天馬行空,讀者一不留神就跟不上作者的思路了,“我看這本書的文字,不像81的人寫的,像18的人寫的”。
70后美女作家盛可以說:“說王蒙老師18歲,我也有這樣的感覺,這不是一個老人的年華,可能是18歲少年在遐想,因為有很多比較爛漫的、天真的情感在里面,我當時覺得挺驚訝的,還有很多很陌生的情感在里面。讀完之后就像驚濤拍岸,有很多非常飽滿的詞匯一起都涌向你!
最近在海外大火的麥家,同樣覺得王蒙有青春活力。他說:“《悶與狂》這部小說雖然沒有非常強烈的情節(jié),沒有激烈的人物性格,但我覺得遍地都是樹葉,王老師的那種語言,我覺得是別的作家沒法比。我后來看的時候在想,王老師打破了世界紀錄,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排比最多的一個作品。”
花絮王蒙現(xiàn)場背詩
昨天的對談現(xiàn)場充滿歡樂,最后有位女讀者問王蒙:“中秋就要來了,如果讓你中秋夜讀首詩,您會讀哪一首?”面對美女讀者的提問,王蒙現(xiàn)場背誦起了蘇東坡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行了,我別出洋相了。”
王蒙遺憾地向這位女讀者道歉,“我沒有很流利地背下來,沒能傳為佳話,尤其沒能讓女讀者知道,對不起!
記者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