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丫頭兒》,趙趙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
從“毒舌中的戰(zhàn)斗蛇”變身“這個時代的三仙姑”
京味女作家趙趙一直以嬉笑怒罵的文風馳名小說界,被冠以“女王朔”的稱號。與上一部作品《穿“動物園”的女編輯》的創(chuàng)作時隔兩年,已是不惑之年 的趙趙擺脫以往劇本先行的寫作思路,提萃生活,推出首部真正意義的小說集《丫頭兒》,收錄兩部中篇:《王招君》與《丫頭兒》。其中《王招君》發(fā)表于文學圣 地《人民文學》雜志2月刊。趙趙稱:有人說四十歲之前是生活,四十歲以后是回憶生活。但人到了一定年紀,應(yīng)該去寫自己想寫的、沒那么商業(yè)的東西,不然會覺 得很遺憾。
著名編劇、策劃人史航看了趙趙的新作后難掩喜愛:“這本書精細地描繪了人生必經(jīng)的窘境,又給了一些有益的提醒和啟蒙,是一本又精明又厚道的濟世小說。趙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三仙姑!
書寫70后一代的“前青春期”與“后青春期”
作為70后作家群的代表,趙趙的三部長篇小說代表作中,《動什么,別動感情》和《結(jié)婚進行曲》寫一代人的愛情故事,《穿“動物園”的女編輯》寫 職場生活;而新作《丫頭兒》卻少有愛情與職場成分,兩個故事中,她分別以大齡女白領(lǐng)和三四歲小女孩的眼光打量親情這種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
趙趙認為,愛情可能轉(zhuǎn)角就遇到了,而親情,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那個人,在你回憶時,卻是最令人痛徹心扉的。在她筆下,70后一代的童年記憶與 成年后在社會中打拼的時代印記都在不經(jīng)意間展現(xiàn),如她所寫:“時代就像天上的一塊云,剛還籠在腦袋上,似乎一直被它罩著,稍回個身,再抬頭,已到天邊。”
用小女孩的眼光看周邊的大人
趙趙說這次寫《丫頭兒》純粹是因為寫煩了,想嘗試著自己那種想法,這本書雖然只有5萬字,寫了很久,一直在改,希望文字盡量干凈,不拖泥帶水。 人小時候就像一張白紙,一直接受外來給的信息,只是在羅列這些東西,在寫的時候盡量不去評價,就是講一個小孩來到這個世界上,然后看到了什么。
《丫頭兒》以七八十年代北京一個小女孩的最初記憶映照成人世界。史航評論說:這本書是用小女孩看周邊大人,誰跟誰結(jié)婚了,她是揚頭看這些事。大 家什么事帶著她,讓她進屋,當尾巴。她有時候能替別人保守一個重大的秘密,證明自己的意義。她是一直被人推來搡去長大的,像旋轉(zhuǎn)門。這個丫頭兒特別像個丫 鬟,那兩個結(jié)婚了,那兩個又好了,跟著幾茬主子之后,長大了。但是不知道自己怎么長大的。
趙趙以丫頭兒的懵懂審視成人的殘酷,紀念70后們簡陋而早熟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