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易中天:為大眾服務的學術明星

http://www.marylandtruckinsurance.com 2013年07月17日18:34 來源:新京報

  易中天接受新京報采訪時,回憶起25年前的時光,他說,25年前自己在上課、寫論文,跟其他青年教師沒什么兩樣。資料圖片

  易中天

  25年前,時為武大教師,41歲的易中天出版了第一本學術專著《〈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開始了自己在學術上的孜孜追求。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后,面對文化界、學術界的低潮,他轉(zhuǎn)而追求學術和思想的公眾影響力,走出象牙塔進行“學術冒險”,而《閑話中國人》等成暢銷書,也意味著,他面向大眾的寫作獲得了市場認可。

  而登陸百家講壇,則讓其影響力達到了頂峰,他因此被稱作“學術明星”、“學術超男”。

  但是,名利雙收的易中天并沒有停止追求的腳步。今年5月,在爭議聲中,他以一己之力開始了36卷本的《易中天中華史》寫作。

  顯然,易中天走過的,是一條從學術到大眾,再到既學術又大眾的融合之路。人們可以就《易中天中華史》的好壞得失爭論,但是,他不懈追求的精神卻是一以貫之。

  走出象牙塔的“學術冒險”

  易中天說,他從14歲就沒有夢想了,只有追求。

  有人問他當年從新疆考入武漢大學的時候,學術理想是什么?他回答:真沒有理想,只有一些很現(xiàn)實的考慮。這包括工資之類的。比如說有一次調(diào)工資, 他發(fā)現(xiàn)有人的工資比他多。領導告訴他,因為那人有大學學歷,而易中天是高中學歷!拔也胖缹W歷還這么有用,那咱們也弄一個吧。”

  進了武大,然后留校任教。留校不到一年,他就被提拔為武漢大學中文系副主任。1988年,41歲的易中天已在武漢大學做講師任教7年,講課深受學生歡迎,是“武大三名嘴”之一。

  盡管課講得好,但由于體制原因,他遲遲沒有評上副教授。很長一段時間里,一家人蝸居在面積僅十余平米的簡陋住房內(nèi)。直到去廈大前不久,他才評上副教授。

  那時的易中天承受著當時很多知識分子承受的壓力。他甚至“感到做學術的凄涼”。

  有一年,易中天一位師兄在作學術報告時,突然倒在講臺上去世。易中天等人去師兄家中慰問,發(fā)現(xiàn)居然一貧如洗,連沙發(fā)也沒有,來人只能坐著差不多 半蹲著的小板凳。在師兄的追悼會上,易中天寫了一對挽聯(lián):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嘆人間從此惜年少;生計九流,家徒四壁,問天意何時縱斯文。

  這時候,易中天自問:難道中國的學者、學人、知識分子,就該過這種日子嗎?

  上世紀90年代后期,易中天開始走出象牙塔,和大眾接觸和媒體接觸,其研究方向和文風,明顯不同于專業(yè)的學術專著。從他寫作的書名可見一斑:《閑話中國人》、《品人錄》、《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被人稱為“隨筆體學術著作”。

  當時,在別人眼中看來,這對一位學者來說是具有冒險性的行為。而易中天則將之稱為“生產(chǎn)自救”,他說要靠自己的書來換錢、換經(jīng)費。

  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些書的發(fā)行量不算差,每一本都是幾萬冊!堕e話中國人》甚至成為了暢銷書。

  登《百家講壇》成“學術超男”

  其時,易中天不但在學術領域奠定了地位,大眾寫作的 成功也讓他小有名氣。但中國學術界經(jīng)歷了文化熱之后陷入低迷,學者相互之間沒有溝通、討論,都自說自話了。擺在易中天面前的選擇是,要么就繼續(xù)自說自話, 要么改變傳播方式。易中天告訴記者,“通過面向公眾的寫作,我在公眾中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但是影響力有限。要擴大影響面,還是要借助公共媒體。”

  2001年,央視創(chuàng)設節(jié)目《百家講壇》,但播了幾年收視一般,一度瀕臨淘汰邊緣,節(jié)目需新主講人,需要變革。

  有一天,節(jié)目策劃謝如光告訴制片人萬衛(wèi),他發(fā)現(xiàn)了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主講人。“當別的學者都談論很學術的問題時,他卻談到了他小時候吃了熱干面的感 覺,這個老師肯定適合《百家講壇》,是一個能夠受觀眾喜歡的主講人。”然后謝如光推薦萬衛(wèi)看一本書,正是易中天的《品人錄》。萬衛(wèi)回家翻了翻書,頓時覺得 風格很適合當時百家講壇正準備推出的《漢代風云人物》系列。

  2005年,易中天首次登壇,開講《漢代風云人物》。2006年開講《品三國》,更是讓易中天家喻戶曉。易中天回憶,在最后一集的錄制現(xiàn)場,他充滿深情地講:“52集大型跨年度系列節(jié)目《品三國》全部講完,謝謝收看!”節(jié)目的執(zhí)行主編張長虹在樓上導播室里,哭了。

  他在百家講壇獲得了成功,也獲得公共影響力。有人說是他成就了百家講壇,百家講壇也成就了他,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易粉”和“乙醚”的行列。

  節(jié)目走紅,圖書熱銷。易中天也被稱之為“學術超男”。易中天則說,“如果給自己定位,我覺得應該是學術傳播明星,是為大眾服務的。”

  36卷中華史爭議中動筆

  功成名就的易中天無論是個人聲望,還是學術影響力,在《百家講壇》講述《品三國》之后,都達到了頂峰。然而,他并沒有停止追求的腳步,之后,他還登壇講過《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不僅如此,他還要以一人之力,從今年5月起,到2018年完成一套36卷本的《易中天中華史》。憑一己之力,撰寫上下數(shù)千年的中華史?消息一 出,就引發(fā)各方爭議。安徽人民出版社總編輯丁懷超甚至公開表示:“這樣的‘大歷史’書,也許能夠博得一時叫好,卻無法自立于史書叢林之中。”

  對于質(zhì)疑,易中天只是一笑了之:“請他們放心,他們一定會看到的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中華史!”易中天說,到目前為止,《易中天中華史》進展順利,這也是目前自己最為看重的工作。“但是,不一定是最后一部。”

  易中天坦言,寫《易中天中華史》是實現(xiàn)自己多年前的一個心愿。

  盡管不愿以追夢來描述自己一路的歷程,但是,從追求學術創(chuàng)造,到追求學術的公眾影響力,再到現(xiàn)在追求既學術,又大眾,易中天似乎經(jīng)歷了古人所謂“看山”的三重境界。他追夢的腳步,從未停歇。

  ■ 同題問答

  1.25年前你在做什么?那時候你的夢想是什么?

  25年前我在上課,寫論文,跟其他青年教師沒什么兩樣。我也沒有太多想法,只希望能像老一輩學人一樣與書為伴一生。

  如果這也算夢想,未免諷刺。

  2.作為一個成功者,你人生最大的失敗是什么?

  我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至今仍不能成功拒絕回答此類問題。

  3.有什么話是你深信不疑并且最想教給孩子的?有什么話是你曾經(jīng)深信不疑如今不以為然?

  寧可相信自己的感覺,也別相信語錄。

  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只是有時是力量,有時是包袱。

  4.是否有過放棄或不思進取的時候?如何度過那段艱難時光讓自己繼續(xù)前行?

  只要自己真心想做,就不會輕言放棄,但這與是否進取無關。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