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素素在東北采風時與當?shù)氐男∠驅Ш嫌啊?/p>
素素的三本散文集。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實習生王小雨 本報記者郝巖
在活躍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文壇的一大批女性散文家中,立足于遼東半島、濱城大連的素素,應當是值得被充分關注的一位。1996年,素素曾毅然 決然地請了半年的創(chuàng)作假,背起簡單的行囊,心甘情愿地將自己柔弱的身軀扔進大東北蒼蒼茫茫的山林和平原,也把自己的靈魂拋入茫茫蒼蒼的大東北的歷史。她要 讓大東北的蒼茫重塑一個全新的素素,她要讓自己在大東北的風雪洗刷之后的心靈,重寫一種面貌嶄新的素素散文。回到她居住的城市之后她果然一氣寫下了近20 萬字的大東北系列——《獨語東北》。
這是我最好、最喜歡的作品
與素素坐下來聊天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優(yōu)雅、感性、溫柔,一時間,我并不能把眼前的她和文字上那個大氣、理性的她聯(lián)系起來。素素坦言,創(chuàng)作 《獨語東北》的初衷,就是為了“轉型”。那時剛進入這個城市的素素,并不熟悉身處的這個城市,“想要書寫,只能寫鄉(xiāng)村”。后來與這個城市慢慢熟悉,轉身面 向這個城市,寫了一段時間的“女人”,選擇的視角也是都市里的知識女性,并沒有進入市井。就這樣在鄉(xiāng)村和女性“廝守”的時間很長,因為不能再接受評論家批 評自己的文字“太過小女人”,素素立志轉向“東北”,向歷史散文進軍。那是由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帶動的歷史散文最熱的時期,回首自己的決定,素素說: “當一個作家的個人生活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勢必要進行打撈。創(chuàng)作《獨語東北》的時期,是我閱歷、資歷相對成熟的一個時期,就在這時,它出現(xiàn)了。由‘女性’ 轉向‘歷史’,不得不說,這個跨度是很大的!
1996年,素素一個人背著簡單的行李,在東北的原野和森林里游蕩穿行了4個月!芭笥褌兌颊f我在冒險,說像我這樣一個文弱女子,讀東北可以, 走東北談何容易?‘東北太大了,東北人也野,你一個人敢走嗎?你吃得了那個苦嗎?’的確,當初萌生出這個念頭時,非常刺激,興奮了好多天。如今真要向東北 走去時,心里又一下子冷颼颼的。”案頭準備半年,行走半年。第二年,素素坐在家里細細地打量那一路所寫的筆記和所拍的照片,然后再一篇一篇地寫。這本不足 20萬字的《獨語東北》素素寫了整整一年;貞浧饋,素素說“這是我寫得最慢、最認真的一本書,現(xiàn)在回頭看,這的確是寫得最好、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后來有人評價素素之后寫的東西不如《獨語東北》,素素解釋道:這種說法,是出自語言上的。因為在《獨語東北》中,把女性的靈動和感覺融入東北,那是我個人 “女性散文”的一個延續(xù),語言上是細膩、感性的;另外,由于對東北的了解不如對大連的了解深,于是,語言也能掩蓋走東北的倉促,用文學性遮蔽知識不深的缺 失!丢氄Z東北》出現(xiàn)在素素創(chuàng)作的兩個時期的中間,對于素素迄今為止的散文創(chuàng)作來說,既是一種突破,又是一個高峰。2002年,散文集《獨語東北》獲“首 屆冰心散文獎”、“遼河散文獎”。2004年,《獨語東北》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
素素說,在寫《獨語東北》的時候,自己常常感到力量不支,或者沒有足夠的把握!爸灰驗槲姨珢鬯,它太吸引我了”,這支筆才始終沒有理由放下。 我想,“獨語”二字,素素的意思,并非指只有她一個人獨自在解讀東北,而是由此強調她的解讀是個人的,獨立的,與自己的內(nèi)心有關的。個人的眼光,心靈的自 覺,精神的敏感,在我看來,是散文寫作的命脈所在。就這么一位原本意義上的“女孩”型作家,卻極其游刃有余地把大東北那么豐厚深邃的文化底蘊用她的女性話 語輕松自如地表現(xiàn)出來。雖然她仍然是以女性的溫柔和感性去感受著大東北,雖然她也仍然是以明顯的女性語態(tài)講述著自己的感受,但是,這樣的散文中鑄滿了大東 北的魂魄、氣度和風骨,素素與那個人們熟悉的“北方女孩”真的徹底告別了。
從東北到遼南,從遼南到旅順口,
鄉(xiāng)土的井越挖越深
5年前,陸陸續(xù)續(xù)寫了6年的《流光碎影》完稿后,素素終于“輕輕地松了一口氣”。一部由素素撰稿的紀錄片《凝固的記憶》,一本比紀錄片更為詳盡 的《流光碎影》,在大連興起了重讀大連歷史的熱潮,許多大連人因此萌生了對老建筑的興趣,進而為保護老建筑和歷史街區(qū)而奔走。本不想再寫這個題材的素素, 沒想到又陷入“旅順口”這一眼深井之中,《旅順口往事》一寫又是4年,以至于完成最后一個字后,素素說自己“像白頭發(fā)的喜兒一樣,總算熬到了走出山洞的這 一天!
本以為可以停下來緩緩的素素,眼下正在寫《大連港記事》。從東北到遼南,從遼南到旅順口,素素筆下鄉(xiāng)土的井越挖越深!斑@是非常連續(xù)的,當時在 走東北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在考量大連,那時候就有個打算,把心和目光收回來,放到腳下這片土地!苯酉隆按筮B港”是受人所托,書寫“大連港”卻是發(fā)自內(nèi)心。 “有了碼頭才有城市,這次是回到源頭。”
素素告訴記者,“后獨語東北”時期書寫的自己,是一種放松,之前的刻意不見了。“現(xiàn)在的我不再想抒情,因為往往事情本身就足以打動我!币郧笆 特別想寫出好東西,以《佛眼》為代表,總是寫得很用力,但是到現(xiàn)在,寫作不再是刻意。素素說,這是一種歸真的狀態(tài),吹落黃沙始見金。
素素笑說自己是個不“東張西望”的人,從最初進入大連日報到后來退休,一直待在一個部門,從1974年第一篇散文《紅蕾》刊登到現(xiàn)在,差不多整 整40年,一直固守著一種文體——散文。一輩子在一個部門,一輩子寫一種文體,素素笑說“每次想到自己都被自己感動了”,靜下來,又感慨說:“最重要是自 己在這一行做了這么多年,就像一個百年老字號一樣,常常想,不要壞了自己的招牌!碑斢浾邌柕綖楹文赀^五旬仍然筆耕不輟時,素素說,與其說是責任,與其說 是壓力,不如說是樂趣,“寫《獨語東北》的過程,讓我找到了最快樂、最受益的事。”
素素檔案
1978年3月,考入大連師專中文系。1993年,遼寧省自學考試中文本科畢業(yè)。1980年3月留校做輔導員、學報編輯。1983年12月調入大連日報文藝部,先后做過副刊編輯、文藝部副主任、周刊部主任、大連日報高級編輯。
現(xiàn)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大連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大連市文聯(lián)副主席,大連市政協(xié)文史委副主任,大連大學碩士生導師,大連大學東北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大連工業(yè)大學客座教授。
第一篇散文《紅蕾》刊于1974年11期《遼寧文藝》。此后發(fā)表過小說、詩歌、報告文學等。上世紀90年代以后以散文創(chuàng)作為主,現(xiàn)已出版10多 部散文集,200多萬字。作品曾發(fā)表于《人民文學》、《中國作家》、《十月》、《萌芽》、《鴨綠江》、《散文》、《中華散文》、《人民日報》以及香港《文 匯報》、《大公報》等報刊。每年都有作品被選入中國散文年選、各類散文精選及《新華文摘》等。《當代作家評論》曾為其作品發(fā)過評論專輯。其中,關于東北歷 史與文化的系列散文,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
主要獎項:
1989年,散文《北方女孩》獲全國青年散文大獎賽”銀獎。1994年,散文《佛眼》獲全國散文大賽一等獎。1996年,獲“第四屆遼寧省優(yōu)秀 青年作家獎”。2002年,散文集《獨語東北》獲中國“首屆冰心散文獎”。2003年,散文集《獨語東北》獲“遼寧文學獎”。2004年,散文集《獨語東 北》獲“魯迅文學獎”。2006年,獲大連市文藝“金蘋果”終身成就獎。2009年,獲第三屆中國女性文學獎。
出版書目:
《北方女孩》 大連出版社 1990年
《女人書簡》 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3年
《素素心羽》 大連出版社 1993年
《相知天涯近》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6年
《與你私語》 時代文藝出版社 1999年
《獨語東北》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1年
《女人心緒》 知識出版社 2001年
《佛眼》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01年
《歐洲細節(jié)》 中國旅游出版社 2004年
《永遠的關外》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6年
《張望天上那朵玫瑰》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6年
《流光碎影》 大連出版社 2008年
《獨自跳舞》 鷺江出版社 2010年
《旅順口往事》 作家出版社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