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魏春江:大道走齊魯 出彩文章新

http://www.marylandtruckinsurance.com 2013年03月28日10:02

  大道走齊魯  出彩文章新

  ——胡孟祥新著《紅高粱三部曲》拜讀記

  胡孟祥走著一條出彩的路。去年10月,莫言獲得了“諾獎”,他聞訊后急匆匆趕赴高密,九次往返于齊魯大地,撰寫出一部《紅高粱三部曲》。  

  放歌紅高粱

  一條大道寬又長,

  開懷彈唱東北鄉(xiāng)。

  不唱撲灰好年畫,

  不唱泥塑聶家莊。

  不唱剪紙貼窗花,

  不唱高密有茂腔。

  不唱天來不唱地,

  單唱莫言獲“諾獎”。

  作者從不唱“四絕”唱“諾獎”開場,彈唱起他那“行吟東北鄉(xiāng)”之歌。高密東北鄉(xiāng)是莫言的文學(xué)王國,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孕育著紅高粱文化的成長。所以,作者把鏡頭對準(zhǔn)了一個小村莊,一片小樹林,一戶莊稼漢,一座小石橋,一條膠河水,一群眾鄉(xiāng)親。作者正是通過這一個個小景點,向讀者展現(xiàn)了紅高粱文化的大景觀。

  作者在走進高密東北鄉(xiāng)之時,正是莫言熱高漲之日。正當(dāng)新聞界各路人馬追蹤莫言之時,胡孟祥卻把采訪重點放在了莫言家族。他“素描莫言家”,第一個素描的就是莫言的老爸:

  老爸名叫管貽范,

  生有一女三個男。

  年滿九十體康健,

  背不駝來腰不彎。

  一張大臉透福氣,

  笑看兒女展翅旋。

  家風(fēng)吹灑德為上,

  勤儉持家食為先。

  天生造化人增壽,

  一幅楹聯(lián)掛門前。

  其后,是素描莫言叔父管貽喜,大哥管謨賢,二哥管謨欣,姐姐管謨芬,姑姑管貽蘭,以及舅父、舅媽高其華夫婦。唯獨沒能采訪莫言妻子杜芹蘭,作者也為她留下了動情的詩行。

  去年10月28日,適逢高密第三屆紅高梁文化節(jié)開幕的前夕,作者攜帶詩、書、畫,在莫言舊居舉辦了一個“紅高梁文化”藝術(shù)展。展品借用莫言鄰居的三面墻自北向南懸掛,第一幅作品是《紅高梁詩草》的部分詩句,上有作者題書的大小福字若干幅,其中一幅是“平安莊里福氣來”。畫面中還畫有一個小人頭。有的鄉(xiāng)親說:“這不是莫言嗎?”其實,作者畫的并不是莫言,只是畫個小人頭點綴,圖個吉利。接下來,墻上懸掛一幅丈二匹的“紅高梁”畫卷,上書詩草一首:“宣紙鋪在莫言家,筆蘸膠水墨生花。一分沃土千分愛,五顏六色寫瀟灑!逼浜笥质且环啥サ膰嬓伦鳌澳耘f居”。上書:“一條膠河連老宅,萬物復(fù)蘇活水來。滄桑百載書詩史,文學(xué)王國我主宰!

  靠近莫言舊居的北廣場,豎立著一塊展牌,上書“老房 老房”詩一首:

  老 房,老房,

  五間老房。

  這里是你的起點,

  這里有你的希望。

  你從這里

  走向世界,

  你從這里

  走向輝煌。

  爺爺?shù)挠蜔簦?/p>

  奶奶的熱炕。

  老爸的算盤,

  老媽的捶漿。

  叔叔的麻袋,

  哥哥的魚筐。

  村莊的泥塑,

  家鄉(xiāng)的茂腔。

  膠河的浪花,

  黑土的高粱....。。

  一齊化作你筆端的霹靂,

  在整個文壇炸響!

  這首詩吸引著一群群的游客觀賞、手抄,一位來自西安的游客蔡昌林,還在他的微博上發(fā)表感言。莫言舊居的五間老房,傾注了作者的滿腔熱忱,他寫老房,書老房,畫老房,因為這里是莫言的根基,也是紅高粱文化的培育地。

  也許作者與莫言有著既定的“紅高梁情緣”,誰能想到作者在舊居辦展后的第三天,即10月30日上午10時許,莫言竟出乎意料地出現(xiàn)在了舊居。啊,莫言來了!河水跳,鳥兒叫,作者在小跑:“靠近你,是人生的機遇;靠近你,是夢中的歡笑!边@次會面,作者與莫言留下了合影照8張,還留下了莫言親手簽名的手繪封。在莫言舊居,作者還為莫言及女兒管笑笑拍攝了幾十幅照片。離別時,他送莫言畫集一冊,書法作品一幅。過后,作者為拍攝的影像撰詩9首,其中的“仰望”留下了管笑笑的心聲:

  仰望老宅,

  多少情思撞兒懷?

  ……

  這里,就是我的根基,

  根扎故土我走來。

  多少年啊多少載,

  父親把我疼,

  母親把我愛。

  管家的門風(fēng)啊,

  就從這里大開。

  哦,老宅,老宅,

  我仰望你啊,

  就是仰望我的家族;

  我贊美你啊,

  就是贊美家人的愛……

  “紅高粱放歌”共收入長短詩30首,文論4篇,照片33張,書畫作品各1幅。

  意畫紅高粱

  “紅高粱畫傳”的開篇之作,就是莫言畫像。作者自1990年研習(xí)書畫至今,已長達二十多年,他主攻山水與花鳥,人物畫只畫過三張。第一張畫的是著名作家何遲,第二張畫的是雷鋒傳人郭明義,第三張畫的就是莫言。這幅莫言水墨畫像高兩米有余,畫畢,作者又賦詩一首:

  是農(nóng)民就要種地,

  是戰(zhàn)士就要扛槍。

  文壇一支筆啊,

  該如何寫文章?

  看大千世界江河橫淌,

  觀千山萬水大地茫茫。

  天悠悠啊地蒼蒼,

  珠穆朗瑪沖天長。

  中華民族啊是一道道的脊梁,

  龍的傳人啊展翅在翱翔……

  正是在中華民族“氣吞山河”的大背景下,莫言“披掛朝陽” 

  一路走來:

  農(nóng)民——給你一支筆,

  土地——教你寫詩行。

  筆蘸膠河水啊才氣通大洋,

  謳歌人間事啊血氣正方剛。

  啊,五十七個春秋,

  你茁壯成長,

  五十七個年頭,

  你走向了輝煌。

  五十七個華誕啊,

  我怎樣給你畫像?

  是畫你的童年?

  是畫你打工的棉紡廠?

  是畫你讀書的軍校?

  是畫你出國去領(lǐng)獎?

  此刻,我仿佛看到作者的身影,他大筆一揮,畫在紙上:

  畫的誰?

  老爸仔細看,

  叔叔拿著照片望。

  姐姐搖搖頭,

  二哥說有點像。

  管家的厚道啊,

  畫里簽名留幾行。

  藝術(shù)啊把你升華,

  情感啊把你張揚。

  畫我胸中一座山,

  雕塑望大江。

  畫我民族氣高昂,

  懸掛我心上。

  一幅題為《紅高粱家族》的國畫,更是獨出心裁。這幅丈二匹宣紙的國畫巨制,高約1.5米,長約3.6米,畫面內(nèi)寫有莫言叔父管貽喜老人的親筆題書:“我的爺爺管錦城,我的父親管遵義,我的長兄管貽范!甭淇钐幨甯赣旨右徽朴。其后,是莫言的父親管貽范在其名下按一指印。莫言姑姑管貽蘭與莫言姐管謨芬,在畫卷上也分別簽名按印。就這樣,管家?guī)状伺c作者共同完成了一幅丈二匹的掌印國畫之作,其創(chuàng)意之新穎在畫壇實屬罕見。

  大家知道,莫言創(chuàng)作的《紅高粱家族》、《檀香刑》、《蛙》等長篇小說,其創(chuàng)作題材大多來自高密東北鄉(xiāng)。因此,要解讀莫言文學(xué),就離不開對莫言地理文脈的考證。作者從走進莫言故鄉(xiāng)那天起,就隨身攜帶高密一張地理圖,當(dāng)他第一次打開這張地圖時,不由心中一驚。作者發(fā)現(xiàn),高密東北鄉(xiāng)恰似一個牛頭,而西北鄉(xiāng)恰似一個鳥尾。再仔細觀看莫言的家鄉(xiāng)平安莊,其地理方位正在牛頭的咽喉之上!鞍,牛頭搖尾,神奇壯美!庇谑,作者根據(jù)高密地圖精心創(chuàng)作了一幅神奇的畫——“莫言地理文脈”,并配詩文一篇。

  應(yīng)該指出的是,胡孟祥的“紅高粱”繪畫系列,展現(xiàn)著濃濃的人文氣息,這與莫言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如出一轍。莫言賦予了紅高粱人的精神,人的品格,胡孟祥畫的紅高粱同樣展現(xiàn)著人的精神風(fēng)貌。高占祥先生評價說:“胡孟祥的大寫意中國畫,氣勢磅礴,尤其是一幅幅‘紅高粱’的國畫巨制,氣在筆先,神采飛揚。其畫作看之有色,悟之有意,聽之此處無聲勝有聲。他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不拘一格,抒我情懷。”(見《紅高粱三部曲》序言)。

  “紅高粱畫傳”作為《紅高粱三部曲》的第二部,共收入巨幅國畫6幅、照片7張,長短詩7首,文論5篇,這里只簡略介紹“紅高粱詩草”一文。該詩開頭便唱:

  你從老房走來,

  雙腳沾滿故鄉(xiāng)的塵埃。

  澇洼地鐫刻你深邃的足印,

  小石橋連接你眷戀的老宅。

  大欄平安莊啊,

  一戶農(nóng)家的后代。

  根扎東北鄉(xiāng),

  花開全世界。

  于是,作者帶著祝福、帶著疑惑、也帶著愛,急匆匆向莫言家鄉(xiāng)走來:“快,高密,高密,謎底等人猜;快,高密,高密,‘諾獎’飄彩帶!蔽膶W(xué)館里,作者睜大了眼睛,翰林苑內(nèi),作者看到一群記者在等待。告別翰林苑,車過膠水灣。河崖的街道,孫家口的村前,父親的炕頭,叔叔的庭院,姑姑的座椅,姐姐的針線,鄉(xiāng)親的推車,鄰里的豬圈……一齊向作者撲來。他走進舊居門啊,拍攝兩磨盤。他丈量三面墻啊,抄寫紅對聯(lián)。他捧起一把土,撿起兩塊磚。仔細瞧啊用心看,熱淚盈眶濕衣衫。他激動啊他感嘆,茅塞頓開有答案。作者屢到高密,就是要尋找莫言成功之路,在莫言文學(xué)館,作者看到了一幅懸掛在墻的莫言手書,他頓覺眼前一亮:

  答案在何處?

  抬頭望詩行:

  “高密東北鄉(xiāng),

  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

  魅力的膠河滾滾流淌,

  遍野的高粱,

  高密輝煌。

  黑色的土地承載萬物,

  勤勞的人民淳樸善良。

  即便遠隔千山萬水,

  我也不能將你遺忘。

  只要我的生命不息,

  就會放聲為你歌唱!

  多么樸素的語言?

  世界為你頒獎!

  多么動情的詩行?

  祖國為你鼓掌!

  讀到此處,我的心潮隨著詩句在流淌,情不自禁地與作者一起歌唱:

  紅高粱啊紅高粱,

  高舉火把穗穗長。

  紅高粱啊紅高粱,

  光照天際趕太陽。

  紅高粱啊紅高粱,

  國之魂魄蒼茫茫。

  紅高粱啊紅高粱,

  連著四海通大洋。

  紅高粱啊紅高粱,

  大地情懷放眼量……

  掌印紅高粱

  誰見過用掌印來記錄一個家族的呢?這真是一件新鮮事。

  眾說周知,是勞動人民的一雙雙手,創(chuàng)造了人類之文明。因此,掌印就成了記錄文明之載體。人之掌印,張揚著民族之親情,精神之魂魄,文明之輝煌。然而,古往今來,還很少有人用掌印去記錄一個家族,更不用說把它編輯出版了。胡孟祥不僅掌印莫言家族,還掌印了莫言的鄉(xiāng)親與師友。那一個個鮮紅的印記,向讀者所展現(xiàn)的是莫言之血脈,鄉(xiāng)親之情懷,師友之愛戀。

  在“紅高粱印記”中,一個個題為“高粱紅了”的郵封特別引人矚目,它均由作者所手繪。郵封上畫一鮮艷的紅高粱穗,并貼有濰坊木版年畫的郵票。郵票下方還加蓋當(dāng)?shù)禺?dāng)日的郵戳,上有莫言家人與游客的親筆題簽。

  手繪封一直受到集郵者與收藏家的青睞,它把繪畫與郵品相融合,其形式新穎,表現(xiàn)手法獨特,在集郵界獨樹一幟!案吡患t了”的系列手繪封,更有獨到之處,每一個郵封都按有題簽者的指印。指印也是掌印,作者把我國傳統(tǒng)的“簽字畫押”巧妙地運用到手繪封之中,所彰顯的是人文之氣息,精神之風(fēng)采。

  作者在“從簽名封看莫言熱”一文中,詳細記錄了游客在參觀莫言舊居時所留下的片片心聲。一位來自北京的游客在郵封上留言:“高密的文豪,祖國的驕傲。”一位上海電視臺的記者在郵封上留言:“千言萬語,何若莫言!边有一位來自湖南人民廣播電視的記者,把他采訪的感悟都寫在了郵封上:“在高密呆了十幾天,一直在采訪。了解了很多高密的文化,三賢四寶看似沒有聯(lián)系,但融合在一起就是粗獷堅韌的高密文化,文化的力量是強大的,直入心底,空氣里,泥土中,言語間,影響莫言的文化無處不在,莫言也就無處不在!弊粉櫿呷绱丝创,莫言家人又如何看待莫言呢?莫言的大哥管謨賢在郵封上這樣寫到:“莫言是一個普通的人,普通的作家!笔堑,現(xiàn)實一再提醒人們,只有普通的人才能做出不普通的事。試想,雷鋒不就是一個普通的人嗎?然而,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卻做出了不平凡的輝煌業(yè)績。

  “紅高粱印記”共收入了20個人的掌印,47個人的手繪封,5篇文論,詩歌1首。

  出彩寫文章

  《紅高粱三部曲》通過“放歌”、“畫傳”、“印記”三個系列,藝術(shù)形象的再現(xiàn)了莫言及其家族的風(fēng)采。與此同時,也展現(xiàn)了作者風(fēng)采的一面。作者運用詩、書、畫、印、攝影、集郵等文學(xué)藝術(shù)樣式,精心打造紅高粱文化,撰寫出屬于自己的“大塊文章”,其文學(xué)藝術(shù)才能凝聚筆端。

  作者自己說:“我這個人很笨,不走出去就寫不出文章,《紅高粱三部曲》就是走出來的!焙舷樽プ∫粋“走”字,他走進莫言家,撰寫出彩人,去圓出彩夢,可謂“孟祥成真”。正是:

  大道走齊魯,出彩文章新。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xué)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lu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