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從69篇雜文體味村上春樹“蕪雜心緒”
藤井省三:每年諾獎季,他都逃離日本
盡管是工作日,昨天下午,上海書城7樓演播廳仍舊被20歲出頭的年輕人擠得滿滿當當。場內(nèi)的話題是“村上春樹”,在學者止庵的主持下,日本學者、翻譯家藤井省三與《1Q84》譯者施小煒展開對談,現(xiàn)場的人氣讓人不得不感慨村上春樹在中國讀者中的巨大號召力。
止庵提出,村上春樹不僅具有小說家和翻譯家的重要身份,同時也以“世界公民”的姿態(tài)關心和參與現(xiàn)實。有趣的是,在日本國內(nèi),村上春樹以神秘和離 群索居著稱。藤井省三介紹,村上的文學活動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1990年代初,他到美國講學后,連續(xù)發(fā)生美伊戰(zhàn)爭、阪神地震、東京地鐵沙林時間等“大 事”,受周遭世界巨大變化的影響,從早期作品的脫離現(xiàn)實轉向為參與社會、參與世界。施小煒則認為,“脫離”和“參與”是村上世界觀的一體兩面。
然而,鮮少“上陣喊話”的村上春樹曾在2009年前往耶路撒冷領取文學獎時,發(fā)表了著名的《高墻與雞蛋》演講,明確道出“在高墻與雞蛋之間,將永遠站在蛋一邊”的立場。
村上春樹到底是怎樣的一位作家?由村上自選,收錄包括《高墻與雞蛋》在內(nèi)的出道35年來大大小小69篇雜文隨筆的《無比蕪雜的心緒》新近由新經(jīng) 典文化有限公司推出。作為譯者,施小煒感慨,翻譯時偶有“震驚”之感。比如以規(guī)律生活著稱的村上也會去東京青山的酒吧,“與其說吃驚,毋寧說高興,原來村 上也有這樣一面”。藤井省三則指出,村上春樹受魯迅影響頗深,《1Q84》中的人物“牛河”就是“日本當代阿Q”。
作為“世界公民”和典型的“無國界”作家,村上春樹在隨筆《終究悲哀的外國語》中曾這樣寫道:“無論置身何處,我們的某一部分都是異鄉(xiāng)人!碧 井省三笑言,尤其每年10月諾獎季,村上春樹勢必逃離日本。但村上也曾坦承心志:“出走國外,作為一個異鄉(xiāng)人生活,在精神上更無牽無掛,但我認為對日本這 個社會賦有基本職責,無法擺脫國家與文化的背景。 ”對于這種復雜性,村上自陳,冀望讀者通過該書稍能體味“我那‘蕪雜心緒’的整體形象”。 (記者 施晨露)